“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将高水平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列为‘七城同创’之一,在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上争上游,这足以看出市委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职业教育龙头,我们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育才、职教报国兴市’使命,落实好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德州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和‘三三倍增’行动计划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先进制造业强市贡献‘德职智慧’。”2月28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樊兆杰如是说。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省文明校园、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等称号。
以“四大创建”引领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去年6月,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并代表山东省取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赛事承办和比赛成绩“双丰收”,为德州和山东的职教事业赢得了荣誉,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将正在开展的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省优质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双高”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和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四大创建”任务,当作提质培优、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学院推行全员岗位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绩效“四位一体”的工作管理制度,定人、定岗、定责、定量进行客观公正评议,把整体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心中有目标,任务明确、奖罚分明,调动了全员工作积极性,成为提高办校治学水平的“助推器”。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省优质校”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1466项,其中国家级377项、省级1089项,实际投入资金2.27亿元,中期总结报告得到了省教育厅的认可。“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1443名学生取得相应的“X”证书,占试点学生总数的95%;专升本成绩再创新高,2021年,427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科研能力明显提升,2021年获得纵向课题立项79项,46项科研成果获奖,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7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
技能大赛工作取得新突破。去年该院除承办“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国赛赛项之外,还承办了“一带一路”金砖四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梯安装维修工”项目以及山东省技能兴鲁“光伏电站运维技能竞赛”等赛项,并包揽了以上赛项的一等奖。该院学生去年共取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9项的好成绩。
鼓励学生本地就业
全方位服务德州发展
当前,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正处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落实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急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德州本地发展起来的一所高职院校,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增加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全方位服务德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校、企业和毕业生共同成长,让学生、企业、学校、政府实现多方共赢。
挖掘本地生源潜力,学院积极落实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与本地企业建立招生和人才培养联盟,引导更多本地学生报考。学校牵头成立德州职业教育集团,与429家企业、39所学校、13个行业协会开展深度合作,该教育集团入选山东省骨干职教集团、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争取每个重点专业都与本地名优企业建设至少一个“冠名班”,推荐优秀毕业生本地就业,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逐年提高。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德州“541”产业发展需要,聚焦装备制造、新能源、工业物联网等产业,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院和11个应用技术中心、36个技术服务团队,188名专业教师、46名企业工程专家参与其中。学院相继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试行)》等7个制度文件,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教师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去年,新签订技术服务合同59项,目前已与华鲁恒升等100余家本市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履行技术服务合同400余项,累计为企业技术革新改造200余项,开发新产品10余个,提供创意100余项。
该院建有山东省大数据实践基地、山东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省级示范基地等7个具有认证资格的培训基地,与全市所有县市区签订了社会培训协议,开展新进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紧缺工种专项培训、SYB创新创业培训等,涉及电工、数控、焊接、ABB认证、化学检验等25个工种,去年完成各类培训4.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三成。
为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人才支撑,按照上级要求,全市2020级509名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学员,集中到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缓解困扰基层的“人才荒、本领荒”问题。为做好培训,学院面向全校公开遴选课程教师和导学教师,确定5支团队、9名教师和3名级部辅导员。去年10月,学院又录取500余名基层学员开展培训。
打造“德能”文化品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州以“德”为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报国兴市”的初心,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提出了“德能”文化概念,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能”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德能”文化为内核,以技能大赛、文体活动、校园环境为实施路径的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编写《德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校本教材,“德能”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学校先后被评为省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和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奖,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二等奖。
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健康校园,涵养“阳光自信、大气厚道”的德职气质,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目标,大力弘扬“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两手抓”,开足上好体育课,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校代表队在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比赛中斩获金牌10枚、银牌7枚、铜牌5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排名“双第一”。在2021年山东省大学生合唱艺术节上荣获二等奖3项。
确立“3466”工作思路
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挑战,国家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机遇,以及德州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要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确立了学院今后发展的“3466”工作思路:
“3”即3项文化建设,包括校园党建文化、“德能”特色文化和德州大运河文化。学院发挥人才集聚、学科专业优势,聚才聚智聚力开展校园党建文化、“德能”特色文化,依托成立的“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阐释和弘扬工作,并发挥学院“宋磁‘德州窑’红绿彩文化研究院”的作用,打造德州红绿彩文化特色品牌,打造区域文化建设新高地。
“4”即4项品牌创建,包括省优质校、职教高地、“双高”校和职教本科专业“四大创建”任务。学院以此为统揽,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6”即6项基建工程,包括两栋学生公寓楼、1座过街天桥、1栋综合体育训练馆等3个续建工程,实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2个拟建工程,校园新基建工程。其中科技研发中心项目主要承担科技研发、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训和教学培训等功能,包括创新创业园(依托德州市“541”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针对与学校专业相对接的15个产业方向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革新支持)、研究中心、技艺平台、产业学院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智慧物流产业综合共享型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训基地。
“6”即6项社会服务,以建立“一个服务体系”(科研与应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德州市物流数据中心)、成立“一个干部学院”(德州社区干部学院)、打造“一个高端智库”(大德智库)、搭建“一个直播平台”(德职电商直播研究中心)、开放“一个心灵场景”(德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6项社会服务项目为依托,构建多渠道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格局。其中“大德智库”已编撰出版了《信息化思维与领导力》等多部专著,调研形成了《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王育恒 通讯员 | 周吉星 李金甫
编辑 | 高玉梁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