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本科生上职校”折射教育价值重估


□贾荣耀

日前,两则教育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热议。一则是中考时以720分的成绩考入当地知名中学,高二却转校中职学烹饪的学生龚晟,在今年四川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中,以648分获得烹饪专业四川第一名;另一则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连续多年招收本科毕业生,这种“本升专”的招生规模从2022年的30人攀升至2025年的135人。

高分考生主动“降格”转职校,本科毕业生“回炉”读专科,两则让人稍有“意外”甚至“错愕”的新闻,打破了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的固有认知,折射出中国教育生态正在经历的三重深刻转型,即多元成才通道贯通使教育路径从“独木桥”到“立交桥”,技能价值重估使人才评价从“学历崇拜”到“能力本位”,产教融合重构使教育供给从“脱离产业”到“动态适配”。

这些看似“逆行”的轨迹,实则是清醒者对时代的敏锐回应,是个人在复杂就业环境中的理性突围。智联招聘2024年报告显示,大专应届生offer获取率(56.6%)已显著高于本科生(45.4%)和硕博生(44.4%),而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70%新增一线人员来自职业院校,且高技能人才缺口正持续扩大。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本升专”的背后,与铁路企业直言本科生“不会看图、不敢上轨、不会用仪”的“三不”窘境,暴露出当下教育与现实需求间存在脱节问题。当技术迭代超越教育响应速度,“逆行”就是被市场规律修正的必然选择。

今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出台,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享有平等待遇,《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所创设的职教高考通道,完善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畅通从中职到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职业教育不再是“次优选择”,而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跃迁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国家战略与个体价值交汇的关键点。

龚晟的状元之路和“本升专”的战略选择,是一场关于“何为人才”“教育何为”的价值重估,不仅展现了个体切换成长赛道的决心、勇气,也揭示出教育已经从流水线式的培养到个性化、多样化成才的转变。这些转变正在重绘人才版图,也要求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者和家长,摒弃根深蒂固的“唯学历论”和“职教低人一等”的偏见,引导学生向内深度审视自身兴趣与禀赋,向外敏锐洞察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在更广阔的坐标系中找到真正适配的成长路径,让每个个体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焕发光彩与价值。

(作者单位:德州市教育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