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长度,更在于赋予他人的温度与厚度。近日,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大邵村38岁的邵国强因病离世,家人强忍悲痛遵从其遗愿,捐出肝脏、肺脏、肾脏和角膜,用这份最后的“生命礼物”,为4个家庭点亮重生希望,让2人重见光明。
他说想给孩子做个榜样
“儿子,希望你下辈子好好的,安心地走,别牵挂我们……”10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内,邵国强的母亲俯在儿子耳边轻声叮咛,无尽不舍中藏着深深祈愿。她深知,这不是终点,而是儿子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的起点。
“他第二次手术后提起捐献器官,那时病情已不容乐观。”邵国强的妻子孙女士声音哽咽却坚定,“他说想给孩子做个榜样,也给我们留个念想。”谈及丈夫的临终嘱托,孙女士的话语掷地有声:“人都希望完完整整地走,我们起初都很难接受。可转念一想,这是他最后的心愿,我们得帮他完成。将来孩子提起爸爸,会知道他是个英雄,是个伟大的人。”
邵国强曾是一名快递员,8 年来风雨无阻穿梭街巷、服务乡邻。今年,他因频繁记忆力减退就医,病情却已无法逆转。如今,他虽已离开坚守的岗位,但驿站在亲友邻里的帮扶下重新亮灯。孙女士仔细整理好丈夫留下的快递单,延续着这份承载责任与思念的牵挂。
把深沉暖意留给家人
孙女士回忆说,邵国强对自己向来“抠门”——他不抽烟,基本不喝酒,对吃穿更是没半点要求。过年时妻子想着给他添件新外套,他总摆手推辞:“我有衣服穿,别浪费钱。”干快递8年,他极少为自己添置物件,偶尔买的零食,也全是小女儿爱吃的饼干。
可对家人,他的“大方”藏在每一件小事里:只要是妻子看中的东西,他从不含糊,总说“你跟着我操持驿站不容易,想要的就得买”;对父母更是孝顺有加,无论过节还是平日,再忙也会拎着老人爱吃的软糕登门探望,常念叨“爸妈年纪大了,多陪陪是应该的”。
“邻里有难他随叫随到,开驿站后更是服务全村。”大邵村党支部书记邵永刚说,实诚热心的邵国强用最勇敢的选择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好事”。驿站邻居戎秀红含泪感慨,这个骨子里温暖的人,即便离去也仍在帮助他人,大家都为他骄傲。
用生命写下动人“签收记录”
当日上午9时,监护室门前医护人员与家属肃立送别。“放心走吧。”覆盖鲜花的病床推出时,邵国强的母亲哽咽嘱托。孙女士牵着儿子的手站在一旁,泪水无声滑落。
无影灯下,医护人员向邵国强默哀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捐献全程符合《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规范,由两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现场见证,器官将通过国家统一分配系统匹配受体。
邵国强的义举感动了全城,市领导及相关部门专程慰问其亲属,送去关怀与敬意。禹城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宋春红表示,器官捐献是生命与爱的延续,邵国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彰显了“博爱禹城”的温暖底色,更唤起社会对器官捐献事业的关注。
记者手记
邵国强只是一位普通的快递驿站老板,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生命落幕之际,用最厚重的方式,给孩子上了一堂关于“善良与担当”的人生必修课。
他曾说要“给孩子留个榜样”,可这份榜样的光芒,早已超越血缘的边界——4 个家庭重获新生、两人重见光明,他们都在这份跨越生死的大爱中,成为受益者。
这场没有快递单的“最后派送”,没有收件人的签名,却用生命最纯粹的温度,在人间写下了最动人的“签收记录”。这,就是平凡人最伟大的模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胡兵 通讯员|李亚倩 尹圆圆
编辑|李海玲 审核|李榕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