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鲜评 | 年轻干部要提高“共情力”

7月7日,市委书记田卫东为年轻干部讲专题党课时表示,年轻干部要真心为群众服务,有共情的思维能力,感情投入有时比物质投入更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什么是共情的思维能力?田卫东书记在党课上讲了一个“鸡叫扰民”的故事。

德城区北营社区一名居民向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剪子股街派出所北营社区专职辅警周宪波反映,邻居家的鸡叫声影响了她的休息和生活。为了证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周宪波就在早晨、晚上、深夜不同时间段去听,结果连续听了几天时间,都没有听到鸡叫声。周宪波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这位居民十分感动,终于跟他说了实话。原来这名居民的邻居并没有养鸡,她是因为别的事在和邻居“较劲”。通过这件事,这名居民对周宪波建立了信任,以后不论遇到什么麻烦事都愿意和他说说。所以,共情的思维能力就是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事情哪怕再小也当作大事来办。

年轻干部学历高、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干工作有热情、有闯劲,但也存在基层工作经验少、不擅长做群众工作的短板。所以,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重要指示要求,年轻干部要切实做到以百姓“脸色”检验政绩“成色”,以发展“质量”提升政绩“分量”,以实干“效果”展现政绩“成果”。

对人民群众要怀有深厚的感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的干部用“屏对屏”代替了“面对面”,群众想什么、企业盼什么,情况不明、底子不清;有的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搭不上话。针对这些问题,要学会共情先“共心”,与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大而化之、推脱应付,做到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赢民心。共情更要“共事”,不管作什么决策、干什么工作,都要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前提,多听群众意见,多让群众参与。

人在事中磨,事在干中成。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年轻干部典型,他们满怀激情,无所畏惧,哪里情况复杂就战斗在哪里、哪里问题棘手就出现在哪里。年轻干部要在实践中锤炼作风、增长本领,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为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