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古镇文旅岂能仅靠门票“续命”


□张兆坤

7月10日,江西景德镇的瑶里古镇原本免费的古城开始向游客收取30元门票,却因当地村民、商户和游客的强烈抵制紧急叫停。无独有偶,云南丽江古城将于8月1日重启“古城维护费”,每人单次缴费50元、有效期365天。

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对出行体验的期待本就很高,对景区动态也更为关注。两座古镇在此时发布“门票新规”,自然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热议,戳中古镇文旅到底能不能靠门票“续命”这一行业命题。

门票本身并无对错。古镇景区门票收与免,本质是调节客流与收益的市场化手段、是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有的古镇收门票,用收入修缮老宅、邀请非遗展演,让票价对应独特体验;有的古镇免门票,靠居民特色经营聚拢人气,让游客为“烟火气”买单。拥有古镇资源的地方更应明白,门票从不是文旅续命的“解药”,若景区缺乏质感,免门票也难留客;若体验足够优质,收费也能让游客觉得值。

要破局,得守住“人”这个核心。古镇的“人”,既包括倾心的来访者,也包括生长于兹的居民。然而,随着古镇商业化开发不断升温,本土居民的生活空间被挤压、生活方式被改变,游客看到的是住家变商家、院落变摊位,出现了“千镇一面”的尴尬。对此,政府不妨通过政策引导,划定生活保留区、明确商业开发边界;旅游企业则可配合推出支持政策,为居民提供经营培训、搭建特色售卖平台,鼓励居民参与手作、餐饮等本土特色经营,让景区回归生活、生活即是风景。这样,居民可以守住日常烟火、从文旅发展中受益,游客也能在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里收获独特体验、成为“活广告”。

要传承,得让文化“活”起来。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是没有灵魂的。应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遵循市场规律,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切忌盲从跟风、一哄而上,为商业景区增加独特的附加价值;应搭建文化生活化场景,让传统文化产品走出玻璃橱窗,在街巷里被制作、被体验、被使用、被创新,让游客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应用好数字技术,催生更多新场景、新产品,让老景点介绍更有故事感,也让老手艺有更广阔的销售平台。

古镇文旅不能只靠门票“续命”。门票收与免的选择,关键在于收了门票能否提供匹配的价值、免了门票能否靠体验留住消费。无论是哪种模式,都不能只算眼前账,而应算好让居民安心生活、文化鲜活传承这笔未来账。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来、愿意留”,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