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南京照相馆》何以如此催泪


□范玉春

今年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以震撼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成为现象级作品。影片直面南京大屠杀这一民族伤痛,未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堆砌震撼,而用真挚的叙事赢得观众共鸣,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挖掘出足以震颤灵魂的情感力量。

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一记重拳。多年来,日本国内部分势力在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歧途上越走越远。2013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悍然参拜靖国神社;2024年,94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材将“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地表述为“南京事件”……这些势力妄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铁证如山的历史,其心可诛,其行可鄙。《南京照相馆》对历史的真实还原,是对任何试图否认罪行、逆历史潮流而动者的有力反击。它不只是一部影片,更是对真相传递者的致敬。当电影里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被冲洗出来,仿佛历史的底片在现实中显影,让我们清晰看见日军当年的残暴与血腥。这部电影以艺术形式,将沉重历史深刻在人们心中,让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言论无处遁形。

小人物觉醒展现家国情怀。影片着重刻画小人物在战争洪流下的命运挣扎。邮差阿昌,起初为活命委曲求全,冒充照相馆学徒为日军冲洗照片,看到同胞被残忍杀害的照片,良知渐被唤醒。从只想苟且偷生,到毅然冒险保存罪证底片,他的转变令人动容。照相馆老板老金,原本只想在乱世求安稳,但目睹日军暴行,尤其家人面临危险时,他不再退缩,与众人一同保护罪证。影片高潮处,他用相机记录日军暴行,尽显无畏勇气。战争中,普通百姓本是平凡个体,各有生活与梦想,然而,民族危亡之际,他们纷纷觉醒,从只求自保到守望相助,从一心获取通行证这“保命符”,到共同树立“必须将真相送出南京” 的坚定信念,最终完成向死而生的精神涅槃。他们每一次痛苦而勇敢的选择,都勾勒出清晰的人物成长弧光,深刻诠释“家”与“国”的唇齿相依。这些小人物以行动,书写对国家的热爱与对侵略者的抗争。

细节之处见真章。电影细节处理堪称一绝,每个细节都如细密针脚,将故事紧密编织,让观众心弦步步紧绷。比如,影片中照相机组装与枪支上膛特写镜头混剪,体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不仅是表面攻打和屠杀,更试图通过残杀无辜百姓,实现对中国人民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毁。日军摄影师伊藤总说“照片会说谎”,精心拍摄“亲善照片”粉饰罪行。而照相馆里的中国人坚信“照片不会说谎”,冒死藏匿的胶片,最终成审判战犯的铁证。这种对比,深刻揭示侵略者的虚伪与历史真相的不可磨灭。此外,危难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助之手,虽着墨少,却反映出黑暗时刻人性光辉依旧闪耀,国际正义力量也在为和平努力。还有暗房中逐渐显影的照片,上面倒在血泊里的是朝夕相处的街坊邻居,曾经鲜活的生命成了日军炫耀战功的冰冷影像,这种视觉冲击让观众深切感受国破家亡的痛楚。

《南京照相馆》以真实力量,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感受家国情怀,体会细节魅力。它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生动的历史课,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作者单位:临邑县临邑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