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电话听筒被悬放?服务意识不能“掉线”


□车横

据潮新闻报道,近日,杭州的蔡先生在办理灵活就业补助时,一上午都打不通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的电话,冒着大雨到现场一看,让他瞠目结舌——工作人员竟一直把电话机听筒悬放着。

对此,该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因“AI系统网络上出现问题”,导致电话一直打不通;电话听筒被悬放,“是工作人员午休的时候放的,下午办事的群众过来得比较早,还没来得及放回去。”

这种解释,让“嘴硬”瞬间具象化了。把电话一直占线的原因归咎于“网络”,将电话听筒被悬放的原因归咎于“午休”,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苍白,甚至有点“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的意味。

“嘴硬”是有代价的。据报道,事发后,余杭区人力社保局启动问责,对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两名工作人员分别给予诫勉和通报批评处分。该局还召开会议,通报该事件发生始末,严肃批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问题。

虽然相关部门未公布事件始末,但从调查处理结果看,电话一直打不通,不是网络问题,而是“人为占线”;电话听筒被悬放,不是因为午休后未及时归位,而是故意为之。

这种事发生在素以政务服务效率著称的杭州,令不少网友颇感意外。

相关部门、单位设立并公开办公电话的初衷,是畅通沟通渠道,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如果电话成了“聋子的耳朵”,还要它何用?

打一上午电话全占线,跑去一看才发现听筒被“晾”在了一边,此时办事群众心里的寒意和愤怒,可想而知。“障眼法”被当场揭穿后,涉事单位不仅没有直面问题、及时纠正,还强行狡辩、推卸责任,可谓错上加错,进一步扩大了事件的恶劣影响。

服务群众不能只挂在嘴上、停留在口号上、体现在形式上,更要化为日常行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连办公电话都成了“摆设”,心里是否装着群众?可曾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真正当成一个事?

说到底,“电话被悬放”事件,是一起慢作为、不作为的典型案例,背后折射的服务意识“掉线”以及惰政懒政之风值得警惕。这股歪风邪气若不刹住,不仅会凉了群众的心,更会伤害政府的公信力。

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但问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涉事部门、单位还应从思想上挖“病根”、从制度上开“药方”、从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现实中,政府部门、单位的办公电话、热线电话“接不进、打不通”现象,并非个案。有时好不容易打通了电话,得到的却是“这事不归我管”的回复。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恰恰是因为不少网友由此联想到了自身的办事经历,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警钟为谁而鸣,不言而喻。

(作者系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