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媒体向新兴主流媒体跨越
——平原融媒用“自身建设”闯关夺隘的经验做法
□金吉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媒体融合”的概念,2018年,党中央顶层设计、一体谋划、优先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19年初,平原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以原县广播电视台为班底,把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了“相加”,融媒体中心划归县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相加,只是媒体融合之路的第一步;相融,是一篇深度大文章。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平原融媒牢牢扭住“自身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服务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强力推进媒体融合,让互联网的“最大变量”化为平原融媒脱胎换骨的“最大增量”。
深挖自身问题,转型发展有优势更有劣势
优势很优越。近几年,平原县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包括办公大楼、电视塔、转播车、调频车、演播大厅、采编播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新环境、新设施,是最大的优势。
劣势很明显。原来电视的记者编辑,不懂、不会操作使用融媒体新设备,对新的服务器、省市联通操作系统、指挥调度后台、线上三审三校程序等不熟悉。经过2个月攻关,邀请了3名专家到平原融媒讲解、现场演示,勉强实现了新技术平台的运行。
穿新鞋走老路,穿新衣说老话。新的技术平台——闪电云、平原欣闻客户端上线以后,记者、编辑队伍并没有从传统生产、策划模式里走出来,仍然是早晨发生事、晚上出新闻,依旧是传统电视概念上的新闻话语体系,新的快讯思维、短视频思维、多元生产思维、全屏分发思维、用户思维都没有形成。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雷霆之势塑造全新队伍
对于发现的问题,平原融媒有针对性推进“自身建设”,实施了“全员自身建设”“整体自身建设”,做了一大批改变个人命运、决胜媒体融合的具体动作,均成为成功案例。
结束专业技术人员无证上岗的历史。了解到许多资深主持人、记者都是无证上岗,大家不愿意去报名考试,因为这个行业的考证是国家统考,有程序、有环节、有学历等要求,而且淘汰率也不低。为此,主要负责人带头报名参加记者证考试,并积极动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融媒体26人新考取了新闻记者证、5人新考取了播音主持人证,有4人一直在复考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同时,还有人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消防设施操作员证、广告审查资格证,大家比学赶帮超,形成了正向激励。
融媒体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近几年,县融媒体中心尽全力为平原学子提供实习、练兵的机会,并本着择优、急需的原则聘用优秀人才。在融媒体这个团队中,没有一人、一天是懈怠的,大家进步非常快。连续三年多来,20名聘用人员分别考取了公务员、事业编制等,其中有5人留在融媒体,其他人员分别考取了县公安、发改等部门。
用足用活政策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平原融媒人才队伍老化,年龄结构老化,正式在编人员不足70人。大多数都是跨科室兼职工作,工作的专注度、专业度受到了影响。近三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用足用活人才政策,新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新闻专业本科生9名、优秀播音主持人3名,大大充实了新鲜血液。
彻头彻尾扭转“慢思维”。工作中发现大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接上级通知,习惯于做时政报道,新闻策划性不强、预见性不强、敏感性不强。为此,高规格、大力实施业务突破行动:派骨干力量外出培训、专业历练,有39人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延庆融媒等学习,邀请业内专家20多人次来授课;内部开办业务大讲堂,使整个单位形成了浓浓的“学业务、比业务”的良好氛围。
突破“自身建设”瓶颈,用体制机制推动“自身建设”往深里走
平原融媒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认可,先后有40多个单位前来调研、参观。但“自身建设”也遇到了瓶颈:大家仅限于做规定动作,并没有触及到深层次问题,亟待建章立制、用体制机制促进从“机关自身建设”向“个人自身建设”延伸。为此,平原融媒从工作的薄弱点、风险点、反弹点着手,搭建擂台、推行改革。
外宣擂台。借鉴兄弟单位的成熟做法,出台外宣激励办法,鼓励一线记者搞创新、搞创作,向央媒、省媒推送新闻稿件。2023年以来,央媒、省媒上稿的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
获奖作品擂台。将记者编辑们的获奖作品,由高及低、由重及轻,在走廊进行展示,并把获奖情况作为诸多评选的重要指标。平原融媒已经获得“国字号”荣誉三项,多篇新闻获得山东新闻奖一二等奖。
短视频制作擂台。对所有新闻进行细分,哪些需要附加制作短视频,由谁来完成,细化到人。今年5月,搭建了优秀短视频展播擂台,每周选择2个优秀短视频,大家集体学习,在这里可以一览平原发展大事。
推行职称评聘竞选机制改革。专门出台职称提报测评办法:一是参评人员上台述职,全员打分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二是对个人获得荣誉、为单位争得荣誉、作品获奖情况进行详细计分;三是反向测评,不参加集体活动、考勤有不良记录、有各类工作失职失误、有党纪政纪处分者,一票否决;四是对“人岗不适”“只占位、不干活”的及时解聘。这几项举措产生了三个效应:走职称的后门和妄想堵住了,职称不再是终身制,职称成为促进工作的一个杠杆。
大胆推行年终优秀评先制度改革。对全员工作测评、优秀评选进行改革。重视票数,但不唯票数,把优秀票中的后20%作为“特殊评价”空间,对在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和对单位有特殊贡献的同志,实行“一票肯定”,这一政策大大调动和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以“自身建设”促进“自身发展”,用“自身发展”促进平原发展
一路走来,平原融媒深受“自身建设”之益,进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夯基和拓展,用“自身建设”促进“自身发展”,用“自身发展”促进平原发展。继续做好以下几件事:
守牢底线。平原融媒作为全县意识形态主战场、主平台、主渠道,坚决守牢平台管理、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底线,守牢底线,是自身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持续抓好广播电台、电视台、融媒体后台、应急广播总控的网络安全和运行,抓好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和舆情安全,抓好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行业从业规范。
建立长效。利用两年时间,完善了融媒体内部管理制度,工作全流程、业务全覆盖、人员全纳入,出台奖罚措施、尺度规格,已全部上墙,并汇总成册,出版了《平原县融媒体管理运行制度汇编》。对承担的传输国家、省信号工作,内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内部财务、党建、机关管理,对新闻安全、三审三校制度,全部细化、具体化、精准化。用制度管长效、立长远。
提升质效。虽然在主要宣传业务和内部管理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与形势的发展、与上级宣传舆论工作要求、与先进同行的水平、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与平原一系列重要活动和重大节点的宣传任务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各类现场直播水平还比较低,传播力指数在全市排名还不牢固,新闻策划、议题设置能力还有欠缺,为平原鼓与呼,任重而道远,让平原正能量成为大流量,任务还很重。提升工作水平,主要还是抓班子、带队伍,路径就是始终用好“自身建设”这关键一招,磨刀练兵不停步。
(作者系平原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END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