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慧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多家快递公司微信小程序“收件偏好”设置中,赫然出现了“消火栓”的选项。这些本应守护生命安全的消防设施,却成了包裹的“代收人”。当快递员将包裹塞进消火栓箱时,这不仅暴露出其法律意识淡薄,更将公共安全置于危险境地。
消火栓,作为火灾发生时的“生命保障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火灾突发,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关乎着人们的生死安危和财产损失。消火栓能否迅速、顺畅地投入使用,直接决定了火灾扑救的成败。然而,有的快递员竟堂而皇之地将消火栓当作快递箱,这无疑给公共安全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救援工作因此受阻,后果将不堪设想。
消防员曾进行过模拟消防试验。在有快递包裹占用消火栓的试验中,消防员要先清理快递包裹,再拿出水带和水枪灭火,耗时1分15秒;而在没有快递干扰情况下,耗时仅为43秒。快递放入消火栓箱内,会影响灭火器材的取用和消火栓的正常操作,延误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深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部分消费者为图一时之便,罔顾公共安全,要求将快递放置在消火栓处。他们心存侥幸,觉得“偶尔”一次也没关系,但正是这种漠视规则的心态,让公共安全防线在不经意间被突破了。另一方面,快递公司在追求业务量增长和配送效率的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与社会责任。快递员为了满足客户各种“特殊”的要求,在投递过程中轻易打开“方便之门”,却忽略了这背后的安全隐患。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一行为已然触碰了法律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快递公司通过小程序为收件人提供将“消火栓”设为收件点的选项,这无疑是在引导、纵容用户做出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属于明知故犯。
要杜绝消火栓“代收”快递现象,需要多方发力。快递公司应立即整改小程序设置,删除违法选项,增加安全提示;可借鉴顺丰“安全投递承诺书”模式,要求用户确认收件点符合消防规范;针对违规投递的快递员建立黑名单制度,从源头杜绝侥幸心理。消防部门可联合邮政管理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允许“消火栓签收”的企业处以罚款,并公开曝光;将消防安全纳入快递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使违法成本远高于违规收益。政府部门应加大智能快递柜、社区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通过财政补贴、场地支持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与法律素养,让每个人都深知保护消防设施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杜绝此类危险行为的发生。
消火栓不是“快递柜”,公共安全不容“任性”。人们在追求便捷生活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唯有各方齐心协力,严守安全底线,才能为生活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
(作者单位: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