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昭
近日,山西五台县与广西平乐县接连曝出公文抄袭事件:五台县县长调研稿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稿件重复率超80%;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竟将湖南安化县的地理信息原封不动“复制粘贴”进来,闹出“平乐指导安化”的笑话。古人云:“文如其人”。文风从来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作风的镜子,照见的是少数干部懒政怠政的病灶,侵蚀的是政府公信力的根基。
政府公文担负着传达政令、部署工作、反映情况等重任,理应基于深入调研、严谨思考、精心撰写,它是政府决策科学性、工作务实性的关键展示窗口。可如今,公文沦为“复制粘贴”的产物,这是何等敷衍!看似是把关不严、工作失误,实则暴露了部分公职人员对待工作的消极态度、对职责的漠视,是作风不实、担当缺失的典型表现。
深挖公文抄袭现象,形式主义是罪魁祸首。部分地方过于看重材料“美观”,习惯用文件落实文件、用材料应付考核,导致工作人员陷入“材料陷阱”,为完成任务不惜投机取巧。当基层干部将主要精力用于“美化数据”“包装材料”,而非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时,政策落实难免会“空转”,群众诉求就可能“悬空”。
公文抄袭的根源在于责任链条的断裂。部分公职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工作理解不深,又不愿花时间钻研提升,缺乏独立撰写公文的能力,只能采用投机取巧的抄袭手段。而且,审核机制形同虚设,从起草到发布,层层环节未能发挥应有的把关作用,让抄袭之作轻易流出,进一步助长了这股不良风气。当写作者敷衍、审核人失职、问责者缺位成为常态,抄袭成本趋近于零,自然催生“破窗效应”。
要刹住抄袭歪风,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让公职人员深刻领悟文风与作风的紧密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而非“捣鼓材料”。另一方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摒弃单纯以材料论英雄的做法,更加注重工作实际成效,从源头上减少形式主义需求。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公职人员写作能力,使其能写出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公文。此外,建立严格的审核与问责制度,对抄袭公文行为“零容忍”,一旦发现,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让抄袭者付出惨痛代价。
文风连着作风,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政策落实效果。从延安整风时期反对“党八股”,到新时代整治“笔尖上的形式主义”,我们党始终将文风建设作为作风革命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坚决摒弃抄袭等不良文风,树立清新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用高质量公文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