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爱珍
8月28日,德州市召开的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发展民营经济要围绕“真”字下功夫,释放出切实为民企纾困解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政府部门对企业付出真心真情,是稳定企业信心的关键。从中央持续释放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到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心声、解难题,再到德州市级领导直接联系民企、县级领导包保企业的常态化帮扶机制,无不体现着“自己人”的定位与温情。当企业感受到来自政府的重视与关怀,就如同在寒冬中感受到暖阳,信心自然会逐渐回暖,从而更有底气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可见,以“真”字破题,是将服务民营企业推向纵深的有效路径。
服务企业付出真心,就要直面真问题,解决燃眉之急。当下,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企业发展面临要素制约等问题,如巨石般压在民营企业心头。直面这些难题,德州各部门协同合作,精准发力,建立常态化帮扶联系企业机制,对企业诉求建立台账,形成闭环解决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真正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给予民营企业更多公平竞争的市场机会,为民企发展积蓄后劲。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民营企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与呵护,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服务企业付出真心,更要坚持久久为功,营造宽松良好的社会氛围。无论是金融政策的保障,还是法治措施的护航,都需要如涓涓细流持久发力,持续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营造出有利于民营企业成长的肥沃土壤。
“真”是价值观,更是方法论。当下,各地都在争创最优营商环境,而真正的竞争力往往体现在那些既解近渴、又纾远忧的“真行动”上。实践表明,唯有以真心换信心,以真招破难题,才能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充分迸发,真正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