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含笑
近日,不少网友掀起回忆潮,纷纷晒出纸质火车票。只因自10月1日起,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按照铁路部门规定,9月30日之后,纸质报销凭证全面停用,由电子发票取代。这一变革标志着铁路客运发票正式迈入全数字化时代。
铁路客运的“无纸化”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24年10月18日,税务总局、财政部、国铁集团便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2024年11月1日起,在全国铁路客运领域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并特意设置过渡期,在此期间“纸电并行”——旅客既可选择纸质报销凭证,也可开具电子发票进行报销。如今,过渡期渐近尾声,电子发票将成为唯一报销凭证。这一变革,看似只是发票载体从“有形”纸张转为“无形”数据,背后却蕴藏着铁路服务升级的真切努力。
电子发票全面推行,为旅客铺就便捷出行之路。以往,旅客为获取一张纸质报销凭证,需提前抵达车站,在自助机前排队等候,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仅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畅行无阻,购票、乘车无缝衔接,出行体验大幅提升,也不必担忧纸质车票丢失、损坏等问题。有报销需求的旅客,行程结束后登录铁路12306账户,即可轻松获取电子发票,还可重复下载、打印,出行便捷性直线上升。铁路部门以“无形”车票为依托,通过优化票务流程,让旅客真切感受到“有质”的便捷服务。
纸质车票的退场,也意味着印票、终端自助机维护等成本显著降低。从纸张采购、车票印制,到仓储运输,铁路企业曾承担全链条成本:专用发票纸张需符合防伪标准,印制需专业设备与技术人员,自助取票机日常维护费用不菲。电子发票全面推行后,这些“看得见”的硬件成本与“看不见”的管理成本大幅缩减,助力企业节支降耗,提升运营效益。铁路企业在追求自身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提升服务品质腾出更多资源,以更充足的资金与精力,为旅客打造更优质的出行环境。
变革之下,“有形”服务需精准补位。每一次变革的落地,都难免伴随适应期的“阵痛”,铁路发票从“纸质”到“电子”的迭代亦不例外。比如,习惯了纸质报销凭证的旅客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电子发票的获取和使用流程等。这就要求铁路部门在电子发票全面推行的同时,及时跟进服务升级,以优质服务补位筑牢体验基石。在服务指引上,对于老年旅客、不熟悉智能设备操作的群体,可在火车站服务台增设“电子发票指导岗”,安排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学,帮助完成 12306 账户绑定、发票查询与下载操作。在保障措施上,要加强12306 平台的服务器承载能力,避免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时段出现发票查询加载缓慢、下载失败等问题。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问题响应通道,方便旅客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真正让旅客在留住“仪式感”享受更多的新体验。
(作者单位:乐陵市铁营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