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小树苗”悄然长高,儿童票标准也该“长个儿”了


□吕楠楠

近日,上海环球港主题乐园因一则儿童票争议引发公众关注。一名10岁儿童因穿鞋后身高超过1.4米(脱鞋未到)而被拒绝享受儿童票优惠。这看似是一起普通的票务纠纷,却重新揭露出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儿童票优惠,到底该看身高,还是看年龄?

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正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12岁儿童的平均身高中位数已突破1.5米,远超目前大多数景区1.2米至1.4米的儿童免票标准。这意味着大量实际年龄属于儿童的群体,却因身高“超标”被排除在优惠范围之外。可见,仅以身高作为判定标准,既偏离了儿童票政策照顾未成年人的初衷,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对高个子儿童的“制度性歧视”,有损公平性,更冲击了儿童权益保护原则。

面对这一现状,推行“年龄为刚性依据、身高为弹性补充”的双轨制儿童票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北京环球影城为例,它们以年龄作为主要购票依据,规定3至11周岁可享受儿童票优惠,同时对部分游乐设施设置独立身高要求,兼顾安全与公平。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和上海欢乐谷则实施“年龄或身高符合一项即可”的弹性规则,尊重儿童的个体发育差异。更值得肯定的是,铁路部门自2023年起全面推行双轨制标准: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6-14岁或身高1.2-1.5米之间可享优惠票。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个子高却年纪小”儿童的购票困境,体现了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也为公共服务领域树立了良好标杆。

“年龄+身高”的双轨制在提升儿童票优惠公平性的同时,也对核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人工核验效率低,儿童容貌变化易与证件照片不一致,尤其在客流高峰期间,更难满足快速通行需求。为提升核验的准确率、效率和公平性,需借助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化核验体系。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儿童数字身份平台,依托5G和物联网技术,安全接入公安、教育等权威数据源,生成动态加密的“儿童码”,从根本上解决因成长变化带来的核验难题;同时,家长可通过授权App申领儿童专属二维码,全过程加密传输,严格保护隐私;另外,景区可配备集成人脸识别和智能测量身高功能的一体化终端设备,利用5G网络实现非接触、毫秒级核验,大幅提升通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及纠纷风险。最终,通过多部门协作与数据共享,构建“一码通行、数据可信、核验高效”的儿童票务新生态。

量出身高只需一把尺,但量出社会温度,需要的是真正把儿童权益放在心间的诚意。当我们的“小树苗”在不断长高,制度的标尺也应实时更新,不仅要在规则中注入更多科学性和包容性,更需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享受到社会的呵护,在阳光之下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乐陵市郭家街道办事处)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