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9月开学季,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迎来首批学生,为将“带娃”从生活经验升级为专业科学领域,迈出了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不仅可以缓解家庭“育儿焦虑”,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守护,也让生育友好社会所倡导的“敢生、愿生、养得好”的美好愿景,一步步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现实。
有人会觉得,学习这个专业,不就成了电视剧《父母爱情》里帮着看孩子的“德华”了吗?其实不然。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全国持证保育人员约50万,人才缺口近100万,具备婴幼儿照护、早教以及营养保健、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市场供给严重不足。今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关于印发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明确,0至3岁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窗口期,科学的回应性照护能最大限度激发婴幼儿潜能,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而要实现科学的回应性照护,靠传统经验型照护远远不够。相较于传统照护模式,“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经过四年系统化、科学化的专业训练;从婴幼儿生理发育规律、心理认知特点,到科学营养搭配、应急健康护理,每一项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学习与大量实践实训,他们以更专业的力量让婴幼儿获得更好的人生开端。
也有人会担心,本科“德华”加入“带娃”行列,会不会让“看娃”也陷入“内卷”?这种顾虑大可不必。传统育儿模式曾让不少家庭陷入焦虑,比如,看到别人家孩子早走路、早说话,就担心自家孩子发育滞后。专业人才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发育节奏制定专属成长方案,帮家长摆脱跟风焦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不被打扰的节奏里健康成长。
更何况,当前托育市场最缺的不是“内卷的参与者”,而是“靠谱的照护者”。有些家庭让老人帮忙,却因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导致孩子营养失衡;有些家庭选择非专业托育机构,却频发安全问题。本科生加入托育市场,用专业能力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不是加剧竞争,而是为家庭育儿减压。
当前,社会共识与政策支持双向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懂科学、有温度的“德华”将走出校园,成为守护“一小”成长、筑牢家庭幸福的坚实后盾。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