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只能填“满意”的调查问卷,如何问出校园餐安全?


□车横

校园餐调查问卷只能填“满意”或“非常满意”?

据报道,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被曝老师强制学生在《校园餐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中仅能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若填写“一般”或“不满意”,需用橡皮擦修改答案。

10月16日,鞍山市铁西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称,已组成联合调查组全面核实处理。目前,区教育局已重新启动不记名问卷调查工作,力求真实听取学生意见,确保调查过程的客观公正。联合调查组后续将依据调查结果,对发现的任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只能填“满意”或“非常满意”,这样的调查问卷已失去其本来意义,沦为一块自欺欺人的“遮羞布”。如此弄虚作假,究竟在害怕什么?是担心校园餐质量问题被曝光,还是忧虑管理工作不到位被误解或被问责?

无论出于什么心态、目的,校园餐调查问卷都不该被异化成欺上瞒下的形式主义工具。事实一再证明,选择用造假来掩盖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问题。

类似的现象并非个例。在多个地方、不同领域,都曾出现过问卷流于形式的情况,让调查的公信力遭受重创。这种形式主义闹剧发生在教育领域、出现在校园之中尤其不应该,因为这里承载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本次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教育者的行为失范——老师本应是学生的榜样,却亲手导演了一场造假戏码。老师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如果连老师都不能坚守诚信底线,又何以为人师表?这种言传身教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事件曝光后,当地迅速反应,重启不记名问卷调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种态度无疑值得肯定。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学校热衷于遮掩问题?背后是否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这些问题值得关注、调查。

一直以来,校园餐备受关注。今年秋季开学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击中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就在上个月,针对近期发生的校园餐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王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将紧抓不放、持续用力,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或前提,就是建立一个不怕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的机制。校园餐到底好不好、可不可口,学生最有发言权,公众乃至家长都难以一探究竟。让学生毫无压力、畅通无阻地表达意见,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如果学生连实话都说不出来,校园餐怎么让人放心?

说白了,校园餐调查问卷,就应该让学生如实填写,学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必要、也不应该粉饰太平。弄虚作假,不会让任何人真正满意。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是统一的,绝不能做那些“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学生失望”的蠢事。

(作者为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