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骑手“屏蔽权”:一份尊重的“双向奔赴”


□张建华

美团在七城试点赋予骑手在订单页勾选“不再为该顾客送餐”的权利。此举打破了外卖平台多年“单向评价”壁垒,不仅为骑手配上“防身利器”,更标志平台治理从僵化的“顾客至上”,向健康平等的“双向尊重”回归。

长期以来,由于消费者评价权重过高,外卖骑手几乎丧失了说“不”的权利。顾客轻触屏幕便能差评、拉黑,甚至以差评要挟提无理要求,而骑手面对不公常投诉无门。屏蔽权的推出,精准填补了这一制度短板,365天有效期更赋予其实际威慑力,让骑手终于能挺直腰杆对恶意行为说“不”。

从更深层次看,这一功能的价值远超技术优化,更是平台治理理念的重塑。过去,平台对顾客评价的过度依赖,纵容了部分用户权力越界,也将骑手推向“唯差评是从”的生存焦虑。如今“匿名评价+证据审核”的双重设计,既防屏蔽权滥用,又为甄别恶意订单提供依据,这种双向约束的思路,远比单一顾客惩戒更显公平。

当然,试点功能仍有完善空间。例如,目前仅支持屏蔽两名用户,且需审核,可能难以应对高频骚扰;匿名评价机制若缺乏透明度,也可能引发新的争议。可见,屏蔽权只是“治标之策”,真正的治本之方,在于构建平台的“系统免疫”能力——不能止步于事后补救,更要重构算法规则、厘清服务边界。当骑手因交通拥堵超时,需要的是算法对路况的“提前体谅”;当顾客提出超出服务范围的请求时,平台应明确规则、主动兜底,而非让骑手在“服务”与“尊严”间两难。优化申诉流程、建立第三方仲裁机制、完善用户信用体系,才是守护骑手与用户权益的长远之道。

骑手从“被动评价者”变为“平等参与者”,不仅是个体权利的回归,更是外卖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唯有平台持续以人文关怀校准算法,以制度设计平衡各方权益,才能让穿行街巷的每一次配送,都承载起服务的温度与尊严。

(作者单位:德城区委社会工作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