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红包折个角,让情义回归本真


□张慧

近日,广东顺德一场婚礼上,新娘将宾客递上的红包轻轻折个角便礼貌退回,这一场景被朋友记录并上传网络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好评。这一细微举动,既保留了祝福的温度,又卸下了人情往来的负担,更道出了人际相处中“心意重于物质”的本质,让祝福回归纯粹。

折角藏巧思,化解人情“负重之困”。不知从何时起,婚礼红包偏离了“祝福载体”的初衷,成了不少人的“甜蜜负担”:宾客纠结“给少没面子”,新人收礼后要记“人情账本”,未来还要逐一分次回礼,无形间让婚礼多了层功利牵绊,让婚礼失去了原有的纯粹与温馨。而“折角还礼”以温和坚定的方式表明态度——珍视心意,却不愿让祝福变成“人情债”。它剥离红包的物质属性,使其回归“传递祝福”的本源,既化解了攀比焦虑,又卸下了双方心理负担,让婚礼重归纯粹。

还礼见智慧,守住传统“文化之核”。有人疑惑,折角还礼是否背离“礼尚往来”的传统?实则不然,这正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礼记》有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古人强调的“礼”,重在情意的传递,而非物质的厚薄。唐代南诏使者缅伯高“千里送鹅毛”的典故,更是将“礼轻情意重”的情谊观传为美谈。反观当下,“豪车排面”“天价彩礼”等婚俗乱象,看似讲排场,实则丢了“敦亲睦邻、传递温情”的本质。可见,这种折角退红包的做法,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当代回响。

心意暖人心,重塑社会“人际之温”。当下人们怕“随礼”,本质是怕“人情变债”——朋友聚餐算谁付得多,亲戚往来比谁送得贵。“折角红包”恰似一个信号:人际关系无需用物质衡量,简单真诚便好。新人在乎的不是礼金多少,而是宾客到场见证的心意;返还“折角红包”,回应的也是“不愿让你有负担”的体贴。物质转瞬即逝,真情方能长久。从折角还礼到简约婚礼,这些微小的婚俗创新,正一点点重塑社会交往的温度,印证着“真诚”永远比“形式”更有力量”。

一枚折角红包,或许无法彻底改变所有婚俗陋习,却像一颗石子漾开涟漪,引发人们对传统与现代交往理念的反思。期待这样的新风得到更多呼应,让祝福少一些物质衡量,多一些真诚问候,让人情往来摆脱沉重负重,回归情义本真。

(作者单位:庆云县崔口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