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一线行 | 乐陵:数智驱动 民营经济向“新”而行

夏秋之交,穿梭于乐陵民企,看到最多的是数智转型的新成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碳纤维自行车装上智能芯片;曼德汽车零部件(乐陵)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臂精准焊接着汽车线束;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智控升级的绿色工厂内不见灰尘……

20世纪90年代,乐陵培育产生了一批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优秀民营企业。如今,这座鲁北小城又有新突破——以数智技术重塑产业基因,构建起能级更高、结构更优、韧性更强的“4+4”现代产业体系。

数字再造 传统工厂“智”变绿色工厂

“国强五金,打开窗户。”随着一声口令,一扇看似平常的窗户伴随着轻微的电机声缓缓打开。在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有限公司展厅内,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听话”的窗户。

窗户能听懂人话,靠的是它的“智能大脑”。“主要包括一个风感装置和一个语音接收器。依靠这些感应装置,智能开窗器不仅能实现在特定条件下自动开启和关闭,还可以与智能家居联网,实现遥控、手机App控制、语音控制、智能安防等多种功能。”工作人员介绍。

位于乐陵经济开发区的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门窗五金产业领军企业,有着30余年的五金生产制造历史。公司从五金部件做起,最终成长为业内“隐形冠军”。

早在2017年,国强公司就启动了车间智能化升级,推进绿色节能和智能化五金新产品的研发,打造智能制造基地,提升效率、降低损耗、保障品质,2024年入选德州市绿色工厂。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乐陵制造企业正经历一次重构。

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内,年产2000万平方米高档功能人造草智能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与传统的生产车间不同,这里采用智能化设计,可实现订单一卡通生产及发货,生产模式由传统“串行生产”向“一体化协同制造”转变。

“我们在生产中添加了一种微量元素,在运动摩擦时可以释放出负氧离子,是一种‘会呼吸’的草坪。”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卞笑男介绍。

泰山体育从手工作坊起步,经过近50年的创新发展,成长为制定国际标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品牌,许多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关键突破。“以前检测器材靠人工,现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智能落锤冲击试验机、3D打印机等仪器,检测更加便捷、数据更加精准。”卞笑男说。

智能生产线已“装”进了乐陵的各类工业企业。2019年以来,乐陵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以数字改革智控升级,打造低碳高效“全自动车间”。生产环节,实现一个人管理生产流程;物流环节,从车辆进厂到称重、卸货、出厂实现全过程自动处理、自动控制。2022年4月,乐陵山水水泥入选德州市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2023年成为省级绿色工厂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入选2024年“山东制造”品牌。

目前,乐陵市已建成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评价指数居德州首位。

创新突围 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景耀半导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实施的“300MM晶圆减薄气浮主轴制造工艺及批量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现小批量生产,产品作为集成电路后道晶圆减薄工序的关键部件,实现了国产化全面替代。

“项目得益于乐陵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和力度。”景耀半导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肖阳说。

创新基因深植乐陵民企的血脉。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景耀半导体不仅具备加工制造精密、超精密铝合金零件、不锈钢零件、石墨零件的能力,还为多家知名半导体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在泰山体育年产12万辆超轻智能碳纤维自行车生产线上,一辆辆“瑞豹”牌碳纤维自行车陆续下线。卞笑男介绍,这辆自行车包涵了近20项专利,重量只有6.8千克,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拎起,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同样,凭借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成立仅两年多的曼德汽车零部件(乐陵)有限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快速崛起,成为行业佼佼者。

“平均每1.8秒下线一根线束,单台设备仅需一人操作,效率稳居行业前列。”曼德公司副总经理李爱华说,他们严选原材料,引入先进的超声波焊接与全自动压接设备,可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连续两年荣获长城汽车“优秀供应商”称号。企业3.8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即将启用,线束年产能将攀升至40万套。

创新链的延伸让产品价值倍增,企业“含新量”攀升。2024年,乐陵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7家,数量为历年最多。

聚链成势 产业生态协同进化

在位于乐陵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的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一辆辆装满玉米淀粉及淀粉糖系列产品的货车鱼贯而出,发往全国各地。在这里,一粒玉米经过加工,实现“七十二变”。

成立于2004年的星光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一家拥有15家子公司,业务涵盖蔗糖加工、功能性糖开发、玉米科技开发、食糖储备、热电联产等领域的山东民营百强企业。

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乐陵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成了高科技制造和食品制造的综合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食品链主企业入驻,推动了晓麦生态食品产业园、安井年产20万吨速冻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

同样聚链成势的还有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他们依托高端医药超级工厂项目,推动园区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高端医药超级工厂项目以浙江大学院士团队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为支撑,带动相关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目前已吸引超过百亿元规模的高端制剂、创新药成果转化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头部企业为引领、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强链补链的完善体系。

“链式发展不是简单聚集。”乐陵市工信局局长杨宗明认为,企业的加速裂变和产业链的深度耦合,正在重塑乐陵产业版图。

近年来,乐陵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围绕食品调味品、医药化工、体育五金、汽车及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教育培训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以“招强”“引新”“补链”为落脚点,对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强筋健骨”、下游“顺藤摸瓜”,动态完善产业招商图谱,建立“链长+链主”协同机制,引入一批优质延链补链项目。高端体育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和调味品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获批数量居德州首位。

民营经济好则发展好,民营经济强则县域强。从“五朵金花”的手工作坊,到产业集群的智慧工厂,乐陵的传统产业顺势而为,正在聚变中重获新生,县域经济也在涅槃中打开崭新篇章。眼下,乐陵正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效,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民营经济产值翻番。


短评——

以“闯”开新路  倚“创”攀高峰

从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到数控“当家”的现代化厂房,从昔日“五朵金花”的惊艳亮相到如今百花竞放的生机盎然, 乐陵民营经济在红色文化浸润的沃土上孕育出了令人瞩目的绿色生产力。无数个鲜活样本验证了这样一条成功定律:当数智技术与民营企业求变图强的发展个性相结合,必将催生澎湃动力,实现能级跃迁。

在乐陵,创新是企业融入血脉的基因。翻看乐陵经济发展的历史,民营企业始终是技术革新与模式迭代的先行军,民营经济始终是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不论是国强五金的智能化嵌入,还是泰山体育的高科技加持,抑或是景耀半导体的国产化突破,这些企业无不将“闯”的勇气与“创”的智慧相熔铸,在一次次探索中突破技术禁锢,挑战发展极限,以“新”的累积实现“质”的跃升,以智能化改造重塑业态新优势,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书写出一段段商界传奇。

幼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缘于它脚下深植的泥土。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离不开它背后系统化的支持。正是有了当地宏观层面的战略担当,才有了企业家的“十年磨一剑”;正是有了上下一心持之以恒的营商环境优化,才有了“4+4”现代产业体系的“拔节生长”。

乐陵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当一个个民营企业家的智慧与勇气被充分激发,新质生产力才会转化为能量澎湃的“核动力”,推动县域经济这艘航船向新向绿、破浪前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冯光华 胥爱珍 姜伟 通讯员|张梓琪 苏安矗
编辑|于斌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