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内外兼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展开齐河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的实干担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履行县委农办和农业农村“双重”职责,以村容整洁为“表”、产业兴旺为“里”、文明和谐为“魂”,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内外兼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谋一域  为全局  

打造中国小麦产业“航母”

5月27日,在齐河召开的科产教融合与小麦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来自全国小麦产业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12家小麦种业央企强企代表齐聚一堂,一名名专家学者站上发言台,在科研交流碰撞中点燃思想创新的火花。

在本次推进会上,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正式亮相。研究院将汇聚小麦产业领域优势条件,组建起院士领衔、梯次分明、规模庞大的研发团队。目前已明确重要性状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等7个主攻方向。

这场大咖云集、汇聚全国小麦产业领域顶尖科学家的农业盛会,缘何选择在齐河县召开?山东农大小麦产业研究院为何落地齐河?答案就在齐河“万亩方”高标准农田里。

齐河有着哪怕是国家级小麦专家也念念不忘的壮观麦浪——一路穿行在麦田里,除了偶尔看到一簇绿树掩映的村庄外,入眼的全是成熟的庄稼,一直延伸到看不到的远方。全县有129.74万亩耕地,常年种植粮食面积达到220万亩,两季轮作的方式,使得这里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焦庙镇是齐河县“吨半粮田”的核心区,田边就设置了展板,讲述着这块田喜人的产量,展示着三十万亩示范区中的主栽品种、技术措施、建设时间、领导小组成员等。

齐河县实施统一供种、统一编制、推广和实施农业技术等措施,“县财政每年用于粮食生产的投入超过1亿元,仅统一供种的补贴,每年就超过1千万元,已经连续发放了16年。同时还集中资金、项目、工程,继承良种、良法、良田,提高耕地产能,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经达到110.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11%。”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朱军介绍。

如今在齐河,机械化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早已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方式,种田已从“靠经验”发展到“靠数据”,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让农机敞开跑,旱涝不发愁,农田安上“智慧大脑”,“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在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的“五良”赋能下,农民种粮有底气,丰收有保障。齐河还整建制推动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新建综合服务中心16处,建成连续式烘干塔33座,形成以国有烘干力量为主、民营烘干力量为辅的粮食烘干网络全覆盖。

“我们期待更多齐河农产品在全国出圈出彩。”邵朱军说,齐河县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山东省现代农业十强县,更加需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齐河全域近130万亩耕地都能作为育种试验田、样板田,实现粮食就是良种,全面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齐河小麦”驰名中外,实现齐河由“农业大县”向现代化“农业强县”的大步跨越。

智能化  现代化  

构建“粮头食尾”产业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张峰介绍,为完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齐河县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建立从供种、种植、收获、仓储、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得益于高产、绿色、优质的齐河小麦,一批小麦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构建了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小麦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就以背靠百万亩优质粮食原产地,起家于面粉加工的食品精加工企业山东万康食品有限公司生来说,产业链向下延伸一路打通,逐渐成长为以挂面以及速冻面米制品、速冻其他制品、豆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坐落在祝阿镇的山东友康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小麦胚芽及全谷类膳食营养深加工研究和产品开发,走进公司的生产车间,浓浓的麦香味传来,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小麦胚芽里面含有很多营养成分,除了蛋白质含量高,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都很可观。我们生产的小麦胚芽油就是通过精深加工,‘吃干榨净’每一粒粮食,实现粮食最大化利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践表明,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好的地方,往往能够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齐河县以大平台建设推动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已建设农业产业园、示范区40个。据了解,齐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5个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年粮食加工能力28万吨、总产值可达到73亿元。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则立足小麦、玉米产业链条实施全链融合、生态循环等项目19个,总产值将达到113亿元,正在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未来可期。

目前,世界500强雅培集团、新加坡丰树集团等强企名企相继落地,全县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50家,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颜值高  气质好  

“诗画田园”勾勒美丽乡村

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独特村韵浸润乡愁,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通过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齐河多措并举抓落实,一方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生态环境改善,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主动挖掘乡村的特色符号与元素,变“盆景”为“风景”,让乡村韵味日渐浓厚。

无人居住的村居被改造成“陶然居”精致客房,破旧小作坊改造建成中国风的小酒馆,曾经的一片荒地是人气爆棚的酒文化广场……用村民们的话来说:“俺们这个村啊可不是光好看,还能靠着‘好看’挣钱呢。我们把自个儿平时不住的房子给村里经营,这不村里把这房子改造成民宿对外出租,一次性就拿到好几万块钱,多好的事儿。”

齐河着眼的不光是村居大环境,还有农家“小气候”,齐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环境整治要重“面子”也要重“里子”。通过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倡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实践中,以女性整体素质的提升培育文明乡风,以女性的文明进步带动家庭面貌的变化,积极打造户户有风景、家家庭院美、村村大花园。

在焦庙镇周庄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街串巷,大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解决红白之事、邻里纠纷、庭院卫生,处理起事情来,他们“当仁不让”,村民称他们为“胡同管家”。周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同长”马希勇笑着说,这个胡同长制度由党员优先带动, 村民自主评选出“胡同长”负责背街小巷的卫生和保洁监督,督促责任胡同内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卫生。

有付出就有收获,6月1日,德州市“双镇百村”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发布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域整治”2023年第二次考核评比通报——县市区综合排名齐河又是第一名。

“我们会继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生态账和发展账一起算,培育更多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美丽乡村+’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让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成功范本助力更多美丽乡村走向共同富裕。”张峰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白夜 曹长明 记者、编辑|钟伟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