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第一个教师节
□邓吉收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这让我回想起39年前的1985年,欢度第一个教师节时的那一幕幕情景。
那时,我在乡村从教已5个年头,做梦也没想到,这第一个教师节竟过得如此别开生面——一不开会,二不发放纪念品,而是组织全乡教师集体去曲阜、泰山二日游。
消息传出,老师们自然是兴奋不已。虽说曲阜、泰山两地都在本省,但在那刚刚解决了温饱的年代,老师们哪有条件去,当然也包括我,只是从书本里知道曲阜是孔子故里,泰山是天下名山而已。
依稀记得,教师节的前一天——9月9日,天刚蒙蒙亮,老师们就从四面八方按时来到乡政府大门前集合。临行前,乡文教助理就集体出游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强调。然后,一行4辆大客车徐徐上路,直奔第一站曲阜而去。
在那出行主要靠自行车的年代,能坐上宽敞明亮的大客车,很是新奇。一路上,你瞧,老师们有的目不转睛地观望路边一闪而过的绿化树木和绿油油的庄稼,有的交头接耳地交谈着什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客车行至黄河洛口浮桥时,不知是谁惊叫了一声:“看,黄河!”于是,人们像突然听到命令似的,齐刷刷地站立起来,聚集到窗口,眺望那水面宽阔、波浪汹涌的滚滚黄河。直到客车开到了对岸,爬上了大堤,有人还不时地扭头回望黄河,颇有点恋恋不舍。其实,黄河离我们乡仅百十里,好多人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几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曲阜。这时,我们才知道,孔子故里有三个景点,俗称“三孔”,即孔庙、孔府和孔林。当我们依次游过三个景点后,进一步了解到,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孔府是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三个景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孔庙里双重斗拱的杏坛,孔府中顶覆灰瓦的屏门,还有孔林内古木参天的松柏等。但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孔庙里那气势雄伟的建筑——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金黄色的大成殿突兀凌空,在那双重飞檐正中间的海蓝色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围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大成殿结构整齐,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似群龙竞飞。
大成殿28根雕龙石柱,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无不彰显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大成殿正中,供奉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孔子塑像上方悬挂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的匾额。每块匾额长6米多,宽约2.6米,雕龙贴金,精美华丽。
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而价值最高、历史最长的当属大成殿。
我们为大成殿庄重的造型、精美的构造和恢弘的气势赞叹不已,纷纷在大成殿前驻足、合影留念。
下午,我们一行从曲阜匆匆赶往下一站——泰山。到达泰山脚下,已近傍晚。按照安排,夜晚爬泰山,目的是第二天早上在山顶观日出奇景。一时间,人们的兴致又来了,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开始几乎是一路小跑,巴不得马上登上山顶。可是在经过一阵子急速行走后,慢慢体力不支,到了中天门,各买了个手杖,脚步明显放缓了。
一路上,间或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擦肩而过。当我们走在十八盘时,才深深体会到,什么叫陡峭和险峻。
我们到达山顶时,已是深更半夜。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因夜间山上寒冷,我们租赁了棉大衣,围坐在探海石旁,只等旭日东升那一刻。
可惜那天早晨,天不给力,太阳将要升起的那个时辰,东方地平线上却被乌云遮挡起来,没看到壮观的日出。
下山时,天已放晴。我们为了赶时间,选择了坐索道。
泰山既有满山遍野的参天古树和嶙峋怪石,也有众多古色古香的庙宇亭榭,更有随处可见的历史名人的碑文石刻。但最令我难忘的是站在玉皇顶眺望四周,那种恍如在人间仙境般的感触。登上玉皇顶,极目望去,脚下云雾弥漫,周围白云翻腾,茫茫一片中,犹如生活在天宫一般;那缓缓流动的云团,又似大海上汹涌的波涛,让你产生一种好似在海上、乘一叶孤舟漂泊逍遥的幻觉;间或看到脚下远处那时隐时现的山峦,又让你自然联想起诗圣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绝句;走下玉皇顶,徜徉在人流如梭的天街上,郭沫若的诗作《天上的街市》便浮现脑海。
我们顺利返回后,老师们都颇为自豪,有人幽默地说:“这第一个教师节,我们是在云彩上面过的。”
也许是第一个教师节过得别具风格、特有意义吧,虽已过去近40年,仍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