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温度31.4℃、空气湿度68%、土壤温度19.1℃、土壤湿度24%。”8月21日15时,齐河县种粮大户袁本收到齐河县气象局发来的气象信息简报。他认真阅读,“天气不错,明天就安排无人机,2天就可以完成2000多亩地的农药喷洒。”

今年以来,全市气象部门以创建全省首个“吨半粮”智慧气象服务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将智慧气象服务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扛起为农服务大旗,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争取
全省首个智慧气象项目落户
德州市提出在全国率先开展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后,德州市气象局高度重视,积极谋划运用现代化气象手段服务“吨半粮”建设。
市气象局向德州市政府提出了《德州市气象局关于争创省级“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市有关建议的报告》,并积极向上级业务单位争取支持。山东省气象局对此非常支持,由于齐河县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齐河县气象局的硬件、软件和为农服务水平也属全市一流,于是,决定把德州市“吨半粮”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示范点设在齐河县。在齐河县气象局建设省级“吨半粮”智慧气象服务中心,在齐河县创建全省首个“吨半粮” 智慧气象服务先行示范区。
8月4日,山东省气象局与德州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德州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粮食安全”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创建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推进极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尽快补齐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短板;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雹减灾、增雨抗旱业务水平。

聚焦一流
根据需求建设智慧气象
为搞好省级“吨半粮”智慧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市气象局积极对接省气候中心、气象服务中心等业务单位,广赴河南周口、鹤壁、商丘等粮食主产区调研,邀请中国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专家到我市调研,走访农技专家及种粮大户了解气象服务需求。
市气象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与齐河县人民政府协商,确定以齐河为试点构建“天-空-地”智能立体监测网、“气象一农技-用户”智慧融通服务网、“省一市一县”智联高效减灾网等“三张网”;在齐河创建全省首个“吨半粮” 智慧气象服务先行示范区,以此为引领,全面提升我市粮食高质高产气象服务能力。
德州“吨半粮”智慧气象服务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正式通过省气象局批复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规划在齐河县14个乡镇,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田小气候站。每站配备一个LED显示大屏、一台田间监控,每天的气象数据在显示大屏播放,让农民随时可见。通过田间监控,在指挥中心,可随时观察庄稼生长情况。对原有人影炮点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炮台、炮库,提升自动化作业水平。对县气象局原有气象防灾减灾智慧服务集约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城区防汛、为农服务、人影指挥等功能于一体。
目前,14套农田小气候站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已完成火箭、高炮自动化升级改造;高标准迁建的刘桥人影作业点即将交付使用;原有气象防灾减灾智慧服务集约化系统的升级改造正在进行,年底前可全面投入使用。

科技赋能
精准气象服务护航粮食生产
“有了气象局定制信息的支持,我们种植户的信心更足了。”齐河县种粮大户魏爱军说。为了保证小麦玉米的丰收,他从齐河县气象局定制了种植片区的气象信息产品。
齐河县气象局负责人介绍,气象产品的服务内容包括逐小时天气现象、温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防治关键气象要素信息,还有农业遥感监测信息、土壤墒情简报等,这些信息会每日通过微信、邮件、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当地政府、农业部门、防控指挥部、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为做好农业气象保障服务,齐河县气象局主动与农业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顺利实施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
4月中下旬,齐河县冬小麦进入抽穗期,是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穗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危害的盛发期。4月20日至24日齐河出现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增大,非常利于小麦赤霉病病菌传播。根据气象预报,齐河县农业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抓住雨后有利天气,开展喷防作业。齐河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袁光柱高兴地说:“根据气象局提供的逐小时天气预报,小麦喷防工作合理避开了阴雨和大风天气,保证了防控效果,更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陈琨 通讯员 | 王萌萌 杨晨 朱保美 编辑 | 芦瑞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