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居民姚华玲指着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说道:“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成了公园,我们带着孩子也有玩的地方了。这些游乐设施是由一些废旧的垃圾建成的,也教育了孩子,感觉挺好的。”
口袋公园建设,是齐河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也是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齐河县创新确定“出门见绿、移步进园”公园发展目标,按更加实用、贴近百姓的建设思路,于繁华街区的“黄金地段”发掘土地资源,建设“口袋公园”,打造街头“微景点”。
口袋公园选址均靠近居民区或学校,设计人性化,注重园林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根据“口袋公园”面积合理搭配绿植,设置座椅、健身器材、果皮箱、文化宣传栏等配套设施,面积袖珍但利用率高,是周围居民休憩游玩的至佳场所。同时在规划建设上,将口袋公园与慢行系统相结合,各个口袋公园之间由绿道连接,实现绿色出行、低碳环保。
近年来,齐河县坚持“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大力推进建成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设,全面增加公园数量、提升公园品质、优化公园布局,着力构建“多、匀、精”公园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态层次和群众生活品质。截至目前,齐河县建成区公园游园数量达113处,总面积达360余万平方米,随处见景、随处可歇已成为齐河县公园建设的特色标志。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钟伟 通讯员|王传栋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