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州】311个合作社累计分红5285.84万元 | 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起农民钱袋子

“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发了一个红本本,每家的经营性资产多少元、资源性资产多少亩,股权总数,本上写得清清楚楚。集体资产赚的钱人人有份。去年12月26日,股份经济合作社给村民分红,我们家3口人,总共分红2040元。”2月23日,平原县桃园街道西杨村村民邵成军给记者展示他的股权证书。


村民变股民,资产变财产。这样的变化,缘于我市全面推开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摸清了家底,界定了成员,并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共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03.46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0.52亿元;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1368.26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自2017年启动以来,全市累计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750个,占总村数的93.37%;31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5285.84万元。


还权赋能,搭好农村改革“四梁八柱”


“我参与,我知情,集体资产全透明”“激活沉睡资产,分享改革红利”……当下,在我市不少村庄,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近两年,一场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市8000多个村庄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且这场改革越来越深入人心。


对农民来说,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村集体经济收益权是最重要的三大权益,通过确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有了明确归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旨在让农民享受到集体经济收益权。还权,分好集体资产“蛋糕”;赋能,做大集体资产“蛋糕”,这一改革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6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问题,并多次到地方调研。2016年底,中共中央出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2017年,这一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



村村、户户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量大面广,且无前车之鉴。为把好改革方向,精准迈步,我市积极争取全国全省试点。2017年,平原县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乐陵市、临邑县、庆云县入选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试点县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坚持亲自抓、一线指挥。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在接受试点任务后,先后两次带领各乡镇党委书记赴潍坊等地考察学习,制定改革试点方案。省长龚正在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听取庆云县工作情况汇报后,对庆云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扎实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严把正确改革方向,坚守法律政策底线,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为推动我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注入强劲动力。”副市长董绍辉在不同场合多次这样强调。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去年3月,《德州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清产核资、确定成员身份、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登记注册、资产运营、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权能拓展、管理监督等工作内容。去年10月29日,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议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路径、步骤。


从全国、全省试点起步,改革在我市广大农村迅速铺开。根据安排部署,今年,我市要基本完成改革任务,2020年,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这比省定任务目标提前1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根本性改革,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今年仍是改革攻坚期,我们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各项改革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平银表示。


集体家底坦荡荡,百姓心里亮堂堂


村集体有多少“家底”,这些“家底”分给谁,该怎么用?说到这些事,庆云县渤海路街道范庵村村民刘德森以前从没想过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亲身参与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他感慨颇深:“通过改革,大家感到自己也是集体资产的主人。集体资产,成员人人有份,拿到股权,年年有分红。大家对集体事务的关注度、参与度更高了。”


群众参与,改革才能顺利;群众满意,改革才算成功。改革之初,通过逐级召开宣传动员大会,悬挂横幅、发放明白纸、大喇叭广播等形式,改革政策被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农民,逐渐形成了人人知晓改革、人人拥护改革、人人参与改革的氛围。


全市8000多个村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群众意愿诉求更是多种多样,一套方案包打天下行不通。两批试点过程中,我市坚持分类实施,选择了城中村、城郊村、纯农业村、贫困村等不同类型村,探索总结改革模式。全面改革由此稳慎开展、有序推进。集体资产较多的城中村、城郊村是改革中的矛盾突出村。多次进乡入村督导改革的市农业农村局经管处主任张洪星印象很深:“为了确定谁是集体组织成员,村民拍着桌子理论,争得面红耳赤,一点也不夸张。”




清产核资,是改革的第一场硬仗。各县市区成立了由乡镇(街道)经管、审计部门和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清产核资小组,并聘请了2至3家会计师事务所,协助清查账目,确保工作做实、做细。村里的机动地、场院地、房前屋后边角地、坑塘沟渠等资源性资产,以及沿街门市房、出租楼等经营性资产,这些一项一项地确认,做到财物相符、财款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经过大清查,各个村的“家底”变得清晰了。除了账面上看得见的,不少村清查出了更多属于村集体的资产、资源。


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是改革的难点。有些村外来人口多、有些村外出人口多,有些户是多女无子户,各种情况不一而足。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我市坚持依法依规与民主决策相结合,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在群众民主协商基础上,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统筹做好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以庆云县为例,该县通过建立“研判建议、沟通反馈、民主决议、落空追认、智能筛查”5个机制,确认成员资格身份,做到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让村里百姓认可。


清产核资、成员确认,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性工作。这两项工作的扎实有序,为改革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人持股家家分红,捧上发展“金饭碗”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头戏,内容包括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股改,分配的不是资产,而是资产带来的收益。不能把资产一分了之,不能把集体资产改虚了、改垮了。要坚持做加法,把集体资产用活、集体经济做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连臣表示。


目前,全市累计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750个,占总村数的93.37%。股权设置方面,以改革一次性到位为原则,确保成员与资产“匹配”合理。村民股权原则上实行静态管理、股权份额一次性核定、固化到户,股跟户(人)走。


作为我市唯一一个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平原县最早启动了这项改革,如何盘活集体“家底子”、鼓起农民“钱袋子”?该县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龙门街道官道村把村集体所有的10套商铺、1套楼房对外租赁,每年能给集体带来收入10万元左右。同时,村里以集体资金3万元入股军仓社区的光伏发电项目,每月增加集体收入300元。王杲铺镇王杲铺村以100亩村集体土地入股,与山东山泽工贸公司合作,开发农业综合体项目。目前,工程已开工。一期投资500万元,建设6个连栋式智慧大棚,项目建成后,可为本村120多个大棚提供黄瓜育苗、种植等各方面的服务,提高该村蔬菜大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预计年实现集体增收10 万元。


不少村庄还积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权能。武城县入选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试点单位。乐陵市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已发放股权质押贷款3笔、共计51.5万元。全市累计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1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资金难题。


改革给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目前,我市31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5285.84万元。乐陵市花园镇帽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林君说:“股份经济合作社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经营的基本遵循是,不能把集体资产经营小了、经营没了,不能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这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了主心骨,村民捧上了发展‘金饭碗’。”


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有更深层次的的意义。“长期以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力量不够,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短板。股份经济合作社,将与党支部、村委会共同发力,形成农村新型治理体系。“郭平银表示。

记者 邓静 通讯员 陈建强 姚向阳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