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王涛,是中石化工程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钳工班长,也是装配车间的坚守者,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于生产一线,他以工匠之心攻克技术难题。
他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他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装配领域实现众多突破,让荣誉之花绽放枝头。曾荣获“天衢新区工匠”,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与先进个人,在各类技能比武屡获佳绩。2023年,王涛又被评为“德州工匠”。
他深知工作是“干”出来的,只有踏实用心去做,才能不断强技强艺。为了解决胶塞无法在数控机床车削的难题,王涛发挥高超的技艺,采用磨光机手动刃磨胶塞,并将橡胶皮碗直径和厚度误差控制在0.1mm以内,成功解决了现场使用的燃眉之急。公司在承担深地塔科1井(中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固井工具重要任务时,要求2套φ374.7mm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紧急供货,面临由于工具尺寸过大而试压后工装移除极易划伤胶筒的难题,王涛巧妙地采用缠绕胶带以及上扣机拉拽功能成功地将工装拆卸,解决了胶筒试压完后拆卸工装导致的划伤问题,确保了万米深井产品的紧急供货。
勇于创新是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担当。经过钻研,他成功设计出进口上扣机专用无痕卡爪,年节约成本约30余万元,为公司带来了显著效益。不仅如此,他还潜心研究各类工装,研发系列球座剪钉剪切试验装置,在现场应用中实现了剪切压力的精准控制。设计并制作悬挂器无损试压装置,实现了多种规格、扣型产品的高效无损试压,使试压装配效率大幅提升4倍,累计为公司创造了百万元级的效益,获得公司“总经理奖励基金”。
在面临工作难题时,他善于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团队的奋力支持下,成功完成“高性能尾管悬挂器”研制、“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研制等科研项目的试制,实现了20多项工艺技术创新。目前,他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率,更为高端固井工具的国产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卓越担当。
王涛不仅勇挑重担,还不断的培养新人,在自身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响应公司的“师带徒”活动,对装配难题与改进方法进行毫无保留地传授,先后培养出10多名装配技术骨干,其中5名通过技师认证,7名获公司“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1名获“德州工匠”,为公司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贡献。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