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行车故事
口 王立新
在小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自行车仍是人们很重要的日常交通工具。几十年来,我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有许多与自行车有关的故事。
故事之一:救命。在我3岁左右的一天傍晚,母亲下地收工回到家,看到我在小椅子上坐不稳,一摸发高烧了,当时正流行脑膜炎,因父亲远在德州,母亲当机立断,没来得及做饭吃饭,就招呼一个院的几个大爷叔叔,抱着我立即徒步赶往十几里地之外的二太平公社卫生院。大夫看到我病情危重说治不了,让去大医院。经过打听,大人们借了我家邻居亲戚的一辆自行车,找了个偏筐捆到车子后座上,把我放到筐里,不到二十岁的木叔独自骑着车子,沿着104国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摸索着连夜赶到临邑县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才转危为安。我母亲说,你的小命多亏了你木叔,多亏了那辆自行车。
故事之二:学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自行车是很少见的。我舅当年在他们村当大队干部,每次来看我母亲都骑个自行车来。在大人们忙着说话和做饭的时候,我二哥和我就悄悄把舅舅的自行车推出来,到队里的大场院学骑自行车。开始是我帮他在后边扶着,等他慢慢掌握平衡了,就不用扶了。他学会后,我也如法炮制慢慢学会了骑自行车。因为我们年龄小个子也矮,开始只能掏腿蹬自行车,特别是免不了摔倒,有时甚至把车拐子摔弯了。然后就找砖头什么的,硬砸的差不多之后,再悄悄把车子推回去。当时还暗自庆幸舅舅没有发现车拐子有毛病了。现在想来,其实舅舅当年肯定是装糊涂罢了。
故事之三:丢车。大学毕业上班后,父母花将近200元钱给我买了第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刚上班月工资才一百多,所以当时真的非常爱惜,常常擦得亮亮的。那时正处对象,车子刚买了没两个月,有次去对象家玩,车子放在楼道里,临走时发现车子被人偷了。回到家后,父母虽然很心疼,但也没过多责备,第二天又去买了一辆新的。第二辆自行车骑了不到两年,在我自己家的楼道里,又被偷了。记得当年还在保险公司买了保险,报给保险公司后对 称没有门锁破坏被盗的现场没法理赔。后来,为了接送孩子,我又骑上了老婆陪嫁带来的“五羊”牌女式自行车。那个车子比较轻,怕被偷,所以每天中午我都会搬到一楼二楼中间的平台上,结果有一天中午还是被偷了。可以说是五年之内丢了三辆自行车。从此以后,我再也不骑新车子了。但是现在很多车子放在外面不锁都没人偷了,很感慨社会的进步啊。
故事之四:盯梢。儿子上初中后,比较调皮爱玩,有时去游戏厅打游戏。为了“纠偏”,一方面教育批评,另一方面,上学放学我就常在后面骑车跟着他。儿子发现我跟踪他,他就会加快速度跑,我骑车速度慢就常常跟丢了。为此我专门买了辆电动自行车。后来儿子上学用心了,我就骑电动车上下班。后来的几年中,老父亲经常住院,我和大哥来回跑医院,那辆电动车真发挥了不小作用。
故事之五:二手自行车。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八九年前我也买了辆家用轿车,作为上下班代步工具,所以自行车就骑的少了,原来的电动车因为长期不骑亏电,电瓶就不行了。换电瓶要好几百块钱,觉得也没必要,但又不可能去哪里都开车。为了方便,几年前,我在家附近一个修理自行车的老师傅那里,花130元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那个师傅很会调修,车子骑着特别轻便,至今还是我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平时坚持能不动汽车就尽量不动,这也是践行绿色出行吧。
随着自行车产业升级,现在自行车市场既有比较实用的普通车,也有专门用于健身骑行的高端车。最近去乐陵泰山集团调研时,见到了多款几万乃至一二十万元一辆的碳纤维自行车,深切感受到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