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项目建设 加快文旅融合
——扎实推进“两河牵手”工程系列评论之四
□本报评论员
4月27日,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会上发布了“两河牵手”文化旅游廊道精品旅游路线。该旅游线路北起四女寺水利枢纽,向南一路赏万亩桃园、十亩花田,观风景廊桥、武庄渡槽,尽览黄河、大运河德州段的人文特色、秀美风光。
一条“绿廊”连“两河”,核心要义在于文旅融合。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是我市的独特优势。沿线5县18镇,共有A级旅游景区31家、文物保护单位24家、非遗工坊72家,文旅资源富集。目前,“两河牵手”工程的路网已全线贯通,万亩生态廊道全面建成。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当务之急是用好这条生态廊道,加快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效益共赢。具体工作中,应强化系统思维,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整体谋划好文旅项目、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等,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搞“一刀切”、不能“一窝蜂”。统筹推动水、路、林、文、景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让“两河”沿线特色优势充分释放,做到点上突破、线上贯通、面上拉动。
深化文旅融合,项目带动是关键。没有项目支撑,愿景只是“幻境”,我们要按照《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总体景观规划》确定的“一廊、四区多点”总体布局,充分挖掘“两河”独特的文化属性和乡村的多元价值,因地制宜做好项目建设,拓展骑行、自驾、垂钓、露营等业态,打造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游客需求的景观项目,构建“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体验新场景,串珠成链形成精品旅游线路。聚焦核心节点,我市着力打造程官屯九龙郊野公园、花园村探花庄园、武庄渡槽、潘庄村等重点文旅项目,各级各部门要紧盯目标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做好要素保障,持续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用。
让项目发挥效益,“动起来”是重要抓手。目前,体育赛事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它不仅是运动爱好者的交流舞台,更是城市引流的重要平台。我们要着眼“建设特色体育名城”目标,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房车露营、拓展训练等项目,汇聚各地目光、吸引全民参与,让体育赛事的“流量”真正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实现强体育、促经济、树品牌、惠民生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