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融观察⑥ | 大同市:弯道提速 转型突破“大不同”

大同深耕科技、能源、农业、文旅“四大赛道”,积极融入京津冀,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弯道提速 转型突破“大不同”

□本报记者 赵红卫 倪靖寰 尹滨 周坤 尹晓燕

素有“中国煤都”之称的山西大同,一度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让这座山西第二大城市面临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大同看到了转型发展的机遇。10年来,大同聚焦聚力,弯道提速,通过深耕科技、能源、农业、文旅“四大赛道”,打造山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构建起全方位转型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绿电装机容量超越煤电,占比超过50%;“云中数谷”成为城市新名片,京东、上海润迅、重庆人和、华顺金服等20多家基础数据服务企业布局大同;立足区域联动推进农文旅融合,京津冀蒙晋5地为大同贡献了75%左右的客源。

大同新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一座新城矗立于文瀛湖畔。记者 周坤 摄

实处用力 主动出击

16支招商小分队常驻京津冀引项目

4月18日,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海博夏初储能系统智能制造大同基地项目首条全自动高速储能产品生产线正式投产,第一套储能电池系统顺利下线。

海博夏初项目总投资6.3亿元,建设集智能产线、智能仓储、智能物流于一体的智能化储能设备生产基地,规划3条年产能总计6GWh的储能装备制造生产线,同时配套储能电池实验室和系统研发中心。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达50亿元,创造超过500个就业岗位。

去年5月对接、9月签约,今年4月投产。项目高效落地的背后,是大同主动出击,进京招商的成果。

大同从市直部门、各县区抽调190名精兵强将组成16支招商小分队,常驻京津冀地区,联系商会、参加展会,瞄准行业龙头、重点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以商招商、配套招商的“葡萄串效应”,牵引上下游相关产业落地发展。

“去年年初,我们绘制了全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包含能源创新、大数据、新型智造等产业链,详细列出了上中下游和链主企业名单。针对招商小分队制定管理、考核办法,下达具体指标任务,他们按照每个县区特点,找准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方向并做好龙头项目的引进,以之为基础进行辐射与延伸。”大同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局长申海军介绍。

大同以产业链“链长制”和特色专业镇等为牵引,坚持在一条链上招商引资,深度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纵向进行补充式招商,实现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在优惠政策上倾斜、服务配套上满足,构建“业务共生,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与此同时,大同还积极参与各类大型展会,特别是中博会、消博会、进博会、链博会等国家级大型展会,在北京举办山西大同融入京津冀专场招商推介会,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展示大同形象,推介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拓展朋友圈。

2023年,16支招商小分队累计对接京津冀各类企业单位4100家,其中775家企业来大同考察;与京津冀地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5个,签约金额599.5亿元;从京津冀地区净流入资金294.4亿元,同比增长18.6%。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同古城

■记者手记

大同全市形成一种共识:北京需求什么、大同发展什么,北京疏解什么、大同承接什么。融入京津冀,大同往实处用力,向关键处出手,放低姿态,主动出击,16支小分队常驻京津冀,瞄准科技、能源、农业、文旅“四大赛道”全力攻坚。

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德州瞄准央企、国企和链主型项目,集中核心资源要素陆续引进有研、立讯等链主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实现了引进一个项目、带起一个产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抓住招引项目这个“牛鼻子”,瞄准重点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扎实推进,力争再引进几个引领性项目,推动德州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楼。

优势更优 积厚成势

从挖煤到挖数据,数字化转型“加速跑”

清风中耸入云端的风机叶片徐徐转动,阳光下晶蓝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辉。不久后,大同将建起大同-怀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稳定供应绿电100亿千瓦时。

化风为能,聚光为电。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大同着力构建“煤炭压舱石、风光地储氢、产品多元化、源网荷储联”新型能源体系,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地。

2014年,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2016年,国家首个百万千瓦光伏“领跑者”基地在大同建成投运。如今,天镇县晋能10万千瓦光伏发电+10%储能项目、云冈区京能10万千瓦光伏发电+10%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新荣区隆基10万千瓦光伏发电+10%储能项目等有序推进……风电、光伏项目在大同遍地开花。截至去年年底,大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一方面煤矿逐步实现绿色智能化开采、对现役煤电机组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深挖‘数据矿’,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宏栓表示。

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的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凉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电力资源、稳定的地质结构等,赋予了大同天然的“数字基因”。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同积极承接北京的算力外溢需求,发展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在位于阳高县龙泉工业园区的山西中云智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三期工程的安装调试。中云智谷是中联数据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是以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赋能平台,承接京津冀地区的大数据传输及数据运算承载任务,总装机规模预计10万+机柜,IT总容量近600MW,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大数据产业园区之一。

在距其160多公里的灵丘县,全国知名的数据企业秦淮、京东、秦云等基地就坐落于此,一组组服务器日夜运转,为全国的高科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巨量算力支持。

京东科技(山西)客户服务中心带动3000余人就业

从挖煤到挖数据,从“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大同正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狂奔。20.4万架大型及以上规模数据中心设计高密度机架(折合标准机架72.7万架)、超过300万台服务器,让大同成为名副其实的算力输出之城。去年,全市大数据产业用电量达到27.1亿千瓦时。

算力的深入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京东、上海润迅、重庆人和、华顺金服等20多家基础数据服务企业先后落地,累计就业13100人次,培训11845人次,“云中声谷”“云中数谷”产业品牌进一步叫响。

■记者手记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不是放弃固有优势,而是要将优势做优。在煤基能源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让能源结构更合理、优势更突出,这是大同转型的“先立”。制定转型发展战略,做强新能源产业、做大数字产业集群等新兴产业,这是大同的“后破”。

德州拥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势,如何把这些传统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吨半粮”创建进一步擦亮德州农业大市名片,食品名市建设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德州智造让工业结构焕然一新。思路已经明晰,需要的是久久为功咬定目标不放松。

高点谋划 区域联动

强化节点城市定位,京津冀蒙晋游客占比超7成

“大同,底蕴深厚山水相拥。这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这里山清水秀、水天一色……”前不久,一位来自北京、有60多万粉丝的网红“九门儿”在社交媒体倾力推介大同文旅。

从“东方甄选看世界”——山西行活动首站在大同举办,到各地网红前来打卡宣介,大同正逐步解锁文旅传播的流量密码,让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都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

依托天然优质的旅游资源,大同全力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核心,以恒山、古城、长城、平型关景区为主体的“1+4+N”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积极推进游客服务中心、主题博物馆等项目,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云冈石窟的国际影响力;在北岳恒山,实施恒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这座中华人文名山更加展露出自然与人文并美的气度;在大同古城,统筹推进历史院落修缮、街巷道路改造、建筑风貌整治等工程建设,再现古城历史风貌,建设精品夜经济集聚区,常态化开展各种实景演出,培育一批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形成品牌引流矩阵。

同时,强化区域节点城市定位,加快推动京津冀蒙晋、“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文旅联动,举办大同市文化旅游(京津冀)推介会,发布京津冀蒙晋在校学生来大同旅游优惠政策……一系列动作,让大同打造“北京后花园”和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剔除大同的客源统计中,京津冀蒙晋5地共同构成了大同旅游的主要市场,贡献了75%左右的客源。2023年,京津冀来大同游客累计1583万人次,该市向京津冀地区开票销售630.3亿元,同比增长9.2%。

做优文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前提。大同着力打造拱卫京津冀生态涵养地,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强化水源保护区及湿地保护,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开展原煤散烧、扬尘精细化管控、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大气污染专项治理一系列生态保护行动。如今,大同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均排名全省第一。

“大同蓝”“大同清”“大同绿”生态品牌远近驰名,让大同成为消夏养生、休闲养心、健康养老的养生福地。恒山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唐河大峡谷旅游度假区、云起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成为全省文旅康养示范区。

大同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2亿元

此外,大同依托黄花、黄芪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做好农文旅结合文章。以黄花为媒,打造“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火山忘忧村”;依托浑源世界黄芪原产地、中国重要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打造浑源黄芪文化园,“中国黄花之都”“中国黄芪之乡”名片愈发响亮。

■记者手记

转型发展,大同放眼长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涵养生态,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旅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就是“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如何将涵养生态与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施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是推进德州农文旅融合、激活德州文旅产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调动全市资源,聚焦重点领域,多措并举抓项目,更大力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力擦亮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