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并秀,夏津大地一派生机勃勃。
穿行这片清丽地,千年古桑发“新芽”、纺织产业低碳转型、“数技”赋能绿色发展……在夏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哪,工作就聚焦到哪;人民盼望什么,工作就聚焦什么;持续提升生态“高颜值”、创造经济“增长极”、增强发展“创新力”,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推动生态、经济、社会精彩蝶变。
科技赋能觅“新”机
“从石油里提取出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纤维成品不能降解,从棉花中提取天然纤维的过程中会产生化学污染。”走进鸿泰鼎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一张“木片”摇身变成强韧光滑的莱赛尔纤维的“蝶变”。该公司以木片、浆布为生产原料,采用干法粉碎—直接溶解—干喷湿纺的工艺,仅产生物理反应,生产的莱赛尔纤维做到了零排放、零污染。
夏津是中国纺织名城,植棉历史悠久,纺织产业链成熟,全县有166家纺织企业,纺纱规模280万纱锭,年产纱线40余万吨。按照向新、向质、向数、向绿的发展理念,该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升级,工艺流程、节能降耗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产能得到大幅提升。
引进的莱赛尔项目节能节水节电节气能达到30%以上。
不仅仅是纺织行业,资料显示,1—5月份,夏津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9%,居全市第2位。
▲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生产线
朝阳轴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企业大力破解关键性技术难题,累计研发新产品260多种,取得专利46项,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夏津不断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筛选建立高新企业培育库,实现入库企业16家。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以入选山东省“晨星工厂”试点县为契机,建设5G+蜂巢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性纱线”项目被列入山东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培育名单。大力实施“千企技改、千企转型”行动,22个技改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导向目录清单。认真落实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改政策,着力推动11个重点技改项目进入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清单,总投资55.9亿元;建立县级技改项目库,截至5月底已纳入项目80个,总投资109.45亿元。
“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盛夏炽热阳光下,一阵微风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上空掠过,古桑树巨大而茂密的树冠摇曳,俯瞰仿佛一片浮动的碧绿云海,颇为壮观。
徜徉在古树斑驳树影间,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一树一认养”挂牌保护,“一树一档案”科学管护,总面积6000多亩、2万余株古树历经风雨,苍翠如昔……一条河、一片林、一座院,铺陈苍翠底色,织就生态美景如画。
夏津植桑历史悠久,拥有目前全省省唯一一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故道古桑树群。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故道古桑树具有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景观维持、生物资源利用等多重价值。当地在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夏津椹果”“夏津桑黄”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通过打造文旅融合绿色发展新业态,推动“三产融合”,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带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古桑树撑起“保护伞”。
走进位于古树群间的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桑黄酒、桑黄茶、桑黄口服液等一系列产品摆满展柜。该研究院对采集到的野生桑黄菌种进行人工分离、驯化,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了人工种植。同时,根据黄河古道古桑文化及桑黄桑葚桑叶的药食同源特性,创设以古桑为主题的旅游及康养新场景,实现了“种植+生产”“旅游+康养”“文化+旅游”的古桑产业链新业态。
▲骑行爱好者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穿行
当“绿水青山”的“颜值”成为产业发展的“产值”,最为受益的当属群众。
如今,夏津拥有椹果深加工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近60家。实现了从一粒果到一株桑的全元素利用,开发了椹果酒、椹叶茶等近30类商品,经过二产加工增值,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衍生出一条三产融合的产业链,聚变出一个特色品牌,产生了乘数效应,使小小桑椹身价倍增,桑椹种植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双向奔赴”见温度
夏津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摇曳的荷叶挤满池塘,微风拂过荡漾起层层碧色涟漪,清凉感扑面而来,为游客带来一幅美丽清凉画卷。
▲夏津国家级湿地公园九龙口湿地公园
风格各异、清幽秀美的街旁游园散落在城市里,在家门口就可踏青赏花;小街小巷移步皆景,充满意境与生机;街头球类场地上,年轻人用激情碰撞出青春活力……有句话叫“幸福来敲门”,对于夏津人来说,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推开门、打开窗,就能看见“幸福”的模样。
这份幸福,来自民生小事、高效治理。夏津县围绕群众所需,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小而美”民生项目,深入推进22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坚持就业优先,3处零工市场投入运营,城镇新增就业1819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750个;完善老龄服务体系,建成助老食堂9处,2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营,成立“情暖鄃城助老志愿服务队”,面向8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关爱服务。畅通农村路网结构,巡查、养护道路2.8万公里,安装农村平交路口减速带2000条。积极推进便民利民工作,规范便民摊点经营秩序,潮汐式管理小吃摊点、早餐点,规范设置星光夜市,既提升了城市“烟火气”,又守住了城市“文明风”。创建全省首个最小应急单元工作机制,建成最小应急处置单元269个,协助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这份幸福,来自开放包容、普惠均衡。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推进“三个一体化”,改扩建学校2所,优化集并乡村学校7所,一体推进4处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优质学位1710个,省级优质园占比同比提高7%。
这份幸福,来自精神富足、奋斗可期。打造“春赏百花、夏品椹果、秋尝百果、冬泡温泉”的四季文化旅游品牌,上半年接待游客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7亿元。聚焦“县镇同权”改革,有限资源配置“最大公约数”,在中心镇、生态镇分别成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宋楼分局、鄃北分局,打造周边镇域、县域联办、“聊夏一站式审批”等服务模式,审批全域覆盖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建设项目“单体竣工验收”一件事;首创信用联动“跨域通办”机制,打造“三联动”极速办特色项目。省重点基础设施独立选址项目北城水库、县公共医疗中心项目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开工建设。立足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黄河故道农业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成功入选首批重点推进沿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县。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省级试点工作,大力推动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入选全省党建引领和基层政权观察联系点,全市唯一。
生态夏津正“露锋起笔”跃迁新图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邓美平 尹延举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