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教师是立教之基,教研为兴教之路。德州市实验中学发力学科教研、推进教学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备课组,探索出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栏目将对优秀备课组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高一语文备课组——
打造有温度有效度的语文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月26日上午,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一(6)班教室里传出阵阵吟诵声,学生们正在表演课本剧《荆轲》。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客观专业的互评,学生们展现才华的同时,掌握课本内容也水到渠成。
如此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在高一年级属于“常规操作”,这一切,离不开备课组的集体努力。
“头脑风暴”催生精彩创意
高一语文备课组由12位老师组成。每周三,他们都会聚在一起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以说课的形式,阐述备课思路、授课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其他老师根据自身备课情况提出想法和建议,经过讨论形成学案初稿。集体备课结束后,主备老师进行二次备课,精修初稿形成定稿,发到备课组微信群,经集体审核无意见后交付印刷,最终分发给每位老师。
“你我各有一种思路,彼此交换,就都有了两种思路。”组长李智锋喜欢把集体备课称为“头脑风暴”,这是一个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大胆提出想法和创意,在不断碰撞中形成最优方案。
以文言文课程为例,老师难讲,学生也觉得枯燥,如何变“最难讲”为“最精彩”?季贺玲老师提出让学生分组排演课本剧,同时让他们拟定评价指标进行互评,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学习白居易名篇《琵琶行》时,孙士玲老师提出,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一位当红艺人将这首诗改编为流行歌曲,为何不试着让学生唱一下?一经实施,课堂气氛出人意料的火爆,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全部掌握了“歌词”,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通过这样的策划,语文课告别了枯燥的照本宣科,冷冰冰的文字变成有温度的知识。
科学引导促进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尽力避免“一言堂”模式,将一节课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例如,讲解相对晦涩的课文《祝福》时,王文田和王新婷两位老师抛出问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身边是否有人具有类似的性格?这种性格你是否喜欢?在老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生对祥林嫂性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讲解课文时,李圣涛老师习惯于让学生自主寻找类似写作手法和情感的文章,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诚合作实现共同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备课组12位老师中,70后、80后各占一半,他们在内部开展了“师徒结对子”活动,互相听课、密切交流。“年轻老师想法多、创意新颖,资深老师经验足、知识储备丰富,彼此之间精诚合作,能够学经验、找不足,互助提升、共同成长。”李智锋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备课组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机会,到衡水中学、昌乐二中、洋思中学等先进学校学习,课余时间集体阅读专业书籍,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不管是谁,只要看到感触较深的文章,都会及时推荐给其他老师阅读,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也会及时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传达给组内其他成员。
2013年,高一语文备课组被评为德州市工人先锋号,李智锋被授予德州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多位老师的教研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语文课有温度有效度,在提升成绩与综合素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李智锋说。
记者 张晓航 通讯员 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