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读书 | 《血砺忠诚》(连载):黄夹镇上树义旗②

血砺忠诚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无限忠诚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人们!

点击阅读全部连载

第三章 惊雷动华北

黄夹镇上树义旗②

不久,杜步舟即以乐陵中心县委书记的身份在许家小学召开了会议。与会者热烈地讨论了当前的局势和特委的指示,情绪普遍比较乐观:“拉支队伍还不是手到擒来的活儿?咱们这里啥最多?枪!为啥会有这么多枪?乱!哪里最不安生,哪里枪最多,哪里枪最多,哪里就最乱!咱乐陵加上宁津、盐山、阳信、商河这一片地儿,过去不是闹兵,就是闹匪,闹来闹去,大户富商基本家家有枪,再就是县里的警备队和公安局的枪,还有民团段局子的枪,梁漱溟的乡建派办的乡农学校也有不少枪,只要咱们想办法,弄个百八十条枪不成问题。”

最后决定:杜步舟在黄夹镇拉起一个大队,乐陵二区、三区各成立一个大队,在由我党控制的乐陵东辛店、阳信流坡坞、商河龙桑寺的乡农学校各成立一个大队,县委组织委员孙宝智在乐陵县城组织一个青训大队。每个大队有400条枪。

所谓“段局子”,对于今天的人们已经比较陌生,我们特意询问了乐陵当地的文史研究者,知者寥寥,言之凿凿者更少。不过,据一些描述约略可知其概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几个相邻的村子结成防卫互助同盟,地主富户出钱买枪拉起武装,驻扎于某一地段,便称之为“段局子”。所谓“乡农学校”,是1931年梁漱溟先生应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所邀在山东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产物,由乡村领袖、成年农民和乡村运动者三部分人组成,是统一乡村政治、经济和武装的乡村自治机关。学员除学习文化外,也学习军事知识,进行军事训练,武装有简单的武器,有一定的战斗力。我党早就发现乡农学校的武装力量可以为我所用,因为这些学员绝大多数为贫苦农民子弟,易于接受我党的主张,于是暗中派了不少党员渗入其中。以后的发展证明,也正是这两部分人,组成了冀鲁边早期武装的骨干力量。

这个宏伟的计划在杜步舟的胸腔里澎湃着,那种“胸藏万千甲兵”的感觉既令他亢奋,又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一切都在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着。

有一天,王奎章忽然找到杜步舟,告诉他组织要派他去延安学习。杜步舟那个兴奋劲儿啊,这下可好了,要到党中央的身边去学习,要见到毛主席啦!可正在筹备中的队伍也真叫他牵肠挂肚啊!他这一走,不就耽误不少事儿吗?颠来倒去的那个纠结呀!

1937年5月,王奎章又捎信儿叫杜步舟到张兴宇家村一趟,一见面,他带着歉意说:“老杜啊,很对不住你啊,特委经过反复考虑,你是本乡本土的人,人熟地也熟,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人和枪,这个节骨眼儿上你突然离开,对组织革命武装是个不小的损失,所以决定不让你去延安了,改由我去。”

杜步舟有点急。延安毕竟是所有共产党人心目中的圣地,去不了自然要有些失望,可他转念一想,“本地蝼蛄本地拱”,在乐陵这块地界上拉武装,还就得他这种“本地蝼蛄”,真让他拍屁股走人,他的心不得一直提溜到延安啊!他回嗔转笑,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决定。他又一想,王奎章一走,拉队伍这事再找谁商量啊?便急急地问:“我就是个教书匠,耍耍笔杆子还在行,耍枪杆子可是外行,你一走,遇到大事小情,再找谁问个子丑寅卯啊?”

王奎章开玩笑地说:“杜步舟啊杜步舟,我还没走,你就想给我撂挑子啦?没门儿!你都上套了,还能不驾辕?”他口气一转:“我早就看出你有两把刷子,挑这副担子没问题。我走之后,马振华同志将接替我的小学教员,并领导这里的工作,你们都是老熟人了,到时候他会来找你的。”

杜步舟说:“那还差不离儿,要是没个领导的,不就没了定盘星吗?”

王奎章说:“还有,上级可能很快就派军事干部过来,具体指导你们开展武装斗争。”

杜步舟说:“那更好了,缺啥补啥!”

(未完待续)

扫描二维码下载“德州24小时”APP

收听语音版《血砺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