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凤庭:小城的早晨



小城的早晨

王凤庭

小城的早晨,被第一缕阳光轻柔地唤醒。我拉开落地窗那长长的帘子,踱步至阳台,望向远处的海景。晨曦早已穿透淡薄的云层,远处小岛的轮廓清晰可辨,海面波光闪烁。波浪轻拍着岸边的细沙,仿若在低声诉说着海的故事。在淡橘色的霞光中,一队渔船正陆续朝着大海深处驶去,小城就此迎来了新的一天。

泉港,这座崭新的滨海小城,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临湄洲湾,地处莆田市与惠安县之间。它原本是惠安县下辖的一个乡镇,境内有著名的肖厝港码头,还有一家国家级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经济实力强劲,且地理条件优越。2000 年底,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行政区泉港区,隶属于泉州市管辖。前年,儿子看中了这座小城的生机与希望,前来此地创业。

每日清晨,沿着锦绣湖公园东路辅路,牵着我家小狗 “招财” 遛弯儿,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也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我的眼睛、耳朵、鼻子,整个感官都沉浸在享受之中。目光所及之处,草是绿的,树是绿的,就连吹拂而过的风,似乎也带着绿意。这里仿佛模糊了季节的界限,即便在寒冬腊月,依旧处处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除了满眼的绿意,鲜活的市井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店铺里,戴着银簪的阿嬷早早支起红泥风炉,铜锅里翻滚着面线糊,裹挟着蒜蓉与海蛎子的鲜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菜市口的吆喝声,如同渐渐涨起的潮水。戴斗笠的农妇蹲在扁担前,芥蓝上还沾着露水,紫茄泛着釉光。穿花布衫的姑娘挎着篮子,里面刚割的韭菜,如同碧玉簪一般戳破晨雾。穿蓝校服的少年蹬着单车飞驰而过,车铃铛声撞碎了对面茶馆里飘出的南音曲子,惊得棕榈树上的小鸟扑棱棱飞向天空。远处的保生大帝庙,已飘出第一缕青烟。管理香火的庙祝摇动着签筒,叮叮当当的竹签声中,整座小城彻底苏醒过来。在这喧嚣热闹里,尽显寻常百姓生活的幸福与安逸。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和往常一样,我一边遛狗,一边欣赏着美好的景色。刚走过坝头溪桥头,突然传来 “咣” 的一声巨响。我心头一紧,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辆拉砖的 “三蹦子” 歪倒在地。我急忙跑过去,司机是一位 60 多岁的老人,捆扎成摞的砖块甩出去 2 米开外,他的一条腿被 “三蹦子” 压着,表情痛苦,嘴里不停地呻吟。他的腿部有明显擦伤,鲜血正缓缓渗出。其身旁还有一位女同志,被电动车压得龇牙咧嘴,额头上也有血迹。那成捆的砖块,距离她的头仅有 30 多厘米,好险啊!“快搭把手,把车掀起来!” 我一边安抚着两位伤者,一边招呼过往的男士。快递小哥来了,晨跑的小伙儿来了,一位穿睡衣的大叔趿拉着拖鞋,气喘吁吁地赶来了,大家合力将 “三蹦子” 和电动车掀了起来。快递小哥拨打了 120,晨跑的小伙儿把老人扶起来,让老人坐在自己怀里,叮嘱道:“阿伯,莫动莫动,等医生来。” 这时,五六个女人围拢上来,一位身着红衣的大姐,跪在女伤员面前,拿出自己心爱的绸缎手绢,按住她渗血的额角。

没过多久,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医护人员迅速下车,将伤员抬上担架后,人群如同退潮的海水,缓缓散开。快递小哥驾车远去跑单了,晨跑的小伙儿重新迈开矫健的步伐,穿睡衣的大叔找回跑掉的拖鞋,也回家了。我站在路旁的老榕树下仰头望去,树影婆娑间,看见晨光正顺着虬结的枝丫流淌下来,树影里似乎还晃动着方才那无数双托举生命的手。

茶馆的收音机又咿呀唱起南音戏。早餐摊前的人们依旧在享用美食,菜市场里依旧热闹非凡。作为一个来自山东德州的外乡人,恍惚间觉得,这座小城的温度,就藏在这小城的烟火与人情之中。小城的早晨,也因这份善意的温暖,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只能用伟大的爱做小事。” 其实,生活的美好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人人都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我爱泉港这座小城,更爱小城的早晨!

作者简介:王风亭,笔名王凤庭。陵城区人,60后。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山东工人报》《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德州》《陵城文艺》等报刊及网络平台。现客居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