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在第4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泰山体育携多款科技产品惊艳亮相。从家庭作坊到国际标准制定者,这家企业的蝶变之路,正是德州制造业以创新驱动、集群协同、绿色转型重塑竞争力的生动缩影。
技术破壁,锻造产业核心硬实力。德州制造业的突围,源于对技术壁垒的持续突破。泰山体育研发的碳纤维自行车以轻量化与高强度的特性打破欧美百年垄断,智能雪蜡车实现雪蜡国产化;景津装备的隔膜滤板、山东有研集团的6英寸和8英寸硅片,同样以自主创新改写了行业格局。这些企业用行动证明,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从“加工者”跃升为“标准制定者”。未来,德州制造应聚焦精密工艺、高端材料等领域,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在细分赛道锻造更多“独门绝技”,让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永动引擎。
链式协同,激活产业集群新动能。制造业的升级绝非单点突破,而是产业链条的共生共荣。泰山体育的成长,得益于德州完整的体育制造产业矩阵,乐陵竞技体育装备、宁津商用健身器材、庆云健身路径器材,形成了互补联动的“三核”格局。政府搭建的中元科创园等平台,更是打通了产学研转化通道。但也要看到,产业配套服务仍存在短板。下一步,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让产业集群从“物理集聚”迈向“化学融合”。
向绿而行,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在“双碳”目标下,绿色转型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泰山体育的“会呼吸”人造草坪通过摩擦释放负离子,兼具环保与功能性;保龄宝的多糖联产模式,实现多个产品之间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华鲁恒升由传统化工迈向新型煤化工企业,打造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然而,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改造成本与技术储备不足的困境。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共享环保设施”模式,设立绿色转型基金,以政策杠杆撬动更多企业轻装投身绿色革命,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从泰山体育的“奥运战车”到宁津健身器材的“区域品牌”,“德州制造”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未来,当更多制造企业以“攀登者”的姿态深耕细分领域,“德州制造”必将诞生更多“隐形冠军”,为制造强省建设写下鲜活注脚。
(作者单位:禹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