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大件”引领时代风尚 见证德州人生活变迁

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三大件”不是德州特有的概念,但它见证了老德州人的生活变迁,浸润着难忘的人生百味。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三大件”的出现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结婚“三大件”,条件好的,还要加上录音机,叫做“三转一响”。

1980年夏,一对新婚夫妇买到家具相伴回家

手表要“上海”牌的,缝纫机要“蜜蜂”牌的,自行车要“大金鹿”“永久”牌的。那时候,德州市的人均年收入为287元左右,市场供应仍然比较紧张,肥皂、牙膏等都需要凭票购买,“三转一响” 是贵重物品,一票难求,有钱也不好买。当时结婚家具要“三十六条腿”:1张桌子,4把椅子,双人床、大衣柜、写字台、饭橱各1个,数一数,正好是36条“腿”。为了省钱,不少家庭自己买木头,或到街头的家具铺里定制,或请师傅来家里打家具。

在这最初的“三大件”中,最经典的当属自行车。

新买的自行车要“顺把子”“调龙”,就是对车把、闸线、轮圈检查一遍,这活要请有经验的行家来,似乎不经过这道程序,车子就不能骑。接下来,还要加装护套,最起码大梁和斜梁要用两厘米左右宽的塑料带缠起来,防止磨损。爱美的大闺女们,还织一副彩色把套。座子上一定要加个座子套,关于这个座子套,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老家大爷卖这个赚了第一笔钱,从武城的小村庄一路走出去,把座子套生意做到了新疆,想想真是厉害。自行车是不在院子里过夜的,一防雨,二防盗。那时候,住的房子都不大,全家人都得给自行车腾地方,睡前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把自行车推屋里来。

有车的日子太方便了。回老家不用挤汽车;买米、买菜不用肩扛手提;接送老人孩子不在话下。会骑自行车也是孩子们最能显摆的事,记忆里学自行车是从“套腿”开始的。因为个子小腿短,够到了车座够不到脚蹬子,够到了脚蹬子,屁股又够不到车座,就连骑在大梁上都困难,所以只有“套腿”的份,就是把一条腿从车梁下伸到对面的脚蹬子上,一踏一回地骑行。

老德州人几乎都会修自行车,那时候,家家都有气管子,每天出门前摁摁,生怕气不足,伤了带。胶水、旧内胎也是必备的,小毛病自己修,记得最初补胎的时候,我总找不到窍门,放水里一试,准漏气,后来请教小舅,他道出了秘密:一定要让抹在内胎上的胶水晾干了,再将补丁打上去。

录像机、电视机、洗衣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从规格到品种到数量得到巨大发展,“三大件”演变为:录像机、电视机、洗衣机,条件好的会加上双卡收录机。

上世纪80年代,百货大楼的家电专柜

与之相对应的,是城乡居民吃、穿、用等消费发生了变化。吃,已经不像10年前以填饱肚皮为满足,而是讲究膳食结构,向高营养、低脂肪靠近。穿,则由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转变。在市场上多年听不到的“货比三家”又在商家口中流行起来。以推销商品为目的的广告充满了电视、广播和大街小巷,昭示着消费品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一下子让威力双缸洗衣机声名鹊起。那时候有个广告很有名气,是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从屏幕中间冒出,喊出一句:“哇,燕舞收录机!”然后便载歌载舞起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个小伙子叫苗海忠,当时出场费是10块钱。

1980年,德州棉花获得历史上最大丰收,农民卖棉花后抓着大把的钞票在集市上、供销社里把几乎能看到的工业品一扫而光,很多家里一口气买下了录像机、电视机、洗衣机,就连不摆头的电风扇也被富裕了的农民搬了回去,为的就是娶媳妇。

当时的老德州人,还没有彩电的概念,黑白电视机就很满足了。1982年11月,德州电视转播台增加彩色电视发射机,开始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至此,德州电视转播台具备了同时转播两套彩色电视节目的能力。当时,彩电还没普及,聪明的德州人就在黑白电视机的屏幕上贴一张“三色膜”,就有了看彩电的感觉。

1988年底,德州市商业零售网点为3865个,从业人员14330人,人均年收入发展到1025元。这一年,德州市销售电视机22738台,其中彩色电视机3933台。销售电冰箱5944台,洗衣机10516台。

彩电、影碟机、音响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品种的增加,人们收入的迅速提高,“三大件”也展现出不同面孔,较为普遍的为彩电、影碟机、音响。

这时候的彩色电视机已经比较普遍了,成为必需品,时髦一点就是买台松下或者飞利浦的。那时候,德州街头有很多录像厅,放的是《霍元甲》《陈真》《醉拳》等等,不少小两口就是边看录像边谈对象的,结婚后,买台影碟机就很顺理成章了。

当时的DVD机不便宜,大约2000块钱左右。关于DVD机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记得当时《德州日报》与某酒类经销商联合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一等奖一个,奖品就是一台VCD机,看到征文启事的时候我就怦然心一动,果断投稿,竟然真的中了。获奖后,我主动联系了那个赞助商,自己补了差价,买了台步步高DVD机。

1989年,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潮——来自台湾的歌》的节目,包括姜育恒的《再回首》和《驿动的心》、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黄莺莺的《雪在烧》等等,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全新方式,当时流行音乐方兴未艾,这个节目的出现,带火了流行音乐,也影响了“三大件”的改变。当时德州楼房还不多,家家户户住平房,如果听到谁家突然天天传出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八成就是刚结婚的。

而在夏夜的街头,人民电影院路口、一零路口等地方,也出现了露天卡拉OK。还记得1993年,人民电影院消夏卡拉OK唱一首歌两块钱,价格不低,但排不上号。

1999年底,德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7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9元。每百户城乡居民彩电为110台,电冰箱79台,收录机66台,影碟机和录放像机达到了45台。这一年,全市申请结婚登记的达到55611对。

编辑丨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