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德州齿轮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滚齿、热处理、磨齿、入箱,每道工序有条不紊。“我们目前正在赶制一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精密齿轮。”公司信息化部主任刘岩介绍。
德州齿轮公司从2022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齿轮产品。“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齿轮对精度和强度要求都非常高,要让产品契合市场需求,唯有锚定技术革新,加速迭代升级步伐。幸运的是,我们赶上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搭乘政策东风,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变速器齿轮智能化生产工厂技改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新上32条生产线,预计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刘岩说,新设备不仅能提高产品稳定性,还能大幅降低噪音系数,加工效率也能提高3倍。
如果说德州齿轮代表了德城区高端制造的“精度革命”,那么化工等传统产业则正上演“绿色蝶变”。
在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德化化工有机胺装置能效升级项目现场,工人正对引进的新型换热器、压缩机等设备进行调试。“这批设备就像给化工厂装上了‘智能心脏’,它们会根据工艺需求自主调节运行参数,让每个生产环节精准协同、高效运转。”运河街道首席政府服务官赵晓宇指着正在安装的磁悬浮风机介绍,“与传统设备相比,磁悬浮风机内部取消了机械轴承,可节电40%。整套系统更新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45吨,减少碳排放2249吨,这相当于在厂区周边种下12万棵成年松树的固碳量。”
同样迎来“绿色新生”的还有扎根天衢街道20年的永兴碳素。走进该企业预焙阳极生产线,原先需要人工操作的吸料天车已被全自动机器人取代,既提升生产效率又减少人为误差;焙烧车间里,新安装的乙炔激波吹灰器有效减少了因积灰导致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技术改造,我们每条生产线减少18台高耗能设备,生产效率却提升30%。”永兴碳素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春泉介绍,“烟气净化系统升级后,企业每年可减少50吨颗粒物排放。”
今年,德城区围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升级、安全水平提升四大方向,帮助企业谋划设备更新项目,完善相关手续。同时,以“一月一行业”技改行动为切入点,多渠道收集企业设备更新需求,建立储备项目动态库,强化申报指导,争取更多项目列入超长期国债、设备奖补支持名单。
目前,全区共有70个项目入选省级以上《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储备项目清单》,计划总投资314亿元,其中,11个项目申报2025年第一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超长期特别国债,智改数转与绿色制造双轮驱动的格局正在形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邱杨 郝丽敏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