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龄津贴制度保障 托举幸福养老德州温度

6月1日,《德州市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新阶段。建立高龄津贴长效管理机制,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务实之举,彰显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德州担当。

民生政策彰显执政为民根本立场。高龄津贴制度看似小额补助,实则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制度安排。这项聚焦80周岁以上高龄群体的惠民政策,将津贴发放纳入财政预算刚性保障,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联动的标准调整机制,覆盖全市13余万高龄老人。从80岁每月20元基础补贴到百岁老人360元长寿补助,阶梯式保障设计既体现普惠公平,又突出对超高龄群体的重点关怀。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吸收基层实践智慧,将“到龄即享”“数据比对”“动态复核”等创新做法固化为长效制度,彰显了党委政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政治担当。

制度创新提升现代治理效能。《办法》以系统性思维破解津贴发放痛点,通过科学设计发放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公安户籍、人社社保、殡葬死亡数据协同机制,通过数据建模科学精准发放。动态优化监管流程,筑牢监管防线。通过“村居初审——乡镇核验——县级备案——市级督查”四级联审和年度审计,确保资金安全精准滴灌。这种依托制度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实践,正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狠抓落实,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狠抓三个关键环节:强化协同推进,确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动态识别更新人员信息库,坚决杜绝漏发错发;拓展政策效能,推动高龄津贴与居家养老、长期护理等服务体系深度衔接,让民生资金发挥乘数效应。高龄津贴制度的建立,是德州践行“老有所养”承诺的务实之举,各部门要以制度实施为新起点,持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老年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李莉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