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6月,“音乐”成了德州这座城市的关键词,前有新青年音乐节,后有“音为有你 爱上德州”群星演唱会。在众多歌迷为了一首首经典旋律热情奔赴的背后,是我市日益升温的演艺经济。
以“演”引流,以“旅”为媒,推动演艺经济繁荣,带动城市出圈。今年以来,从视听盛宴到全域消费,演艺经济正成为德州文旅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做好演出“加法”
开辟文旅融合新赛道
6月21日晚,德州市体育公园体育场,超2万名歌迷齐聚“音为有你 爱上德州”群星演唱会,共享音乐盛宴。
“家门口的演唱会点燃夏日激情,一起跟着大合唱,令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吴海慧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演唱会一结束,她就发了朋友圈:“谢谢德州文旅集团,让我圆梦,见到了最喜爱的歌手张信哲。”
此次活动由德州文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这家成立于2023年的市属国有企业,发挥国企担当,聚焦主责主业,立足于以文兴旅、以旅彰文,构建产业联动,推动文旅融合乘势发展。
6月21日,体育公园周边宾馆酒店住宿爆满,夜市上人潮涌动。一场演唱会,让城市“夜经济”瞬间升温。
而就在不久前,2025德州天衢新区新青年音乐节在天衢新区万人广场激情开唱,吸引6万名歌迷从天南海北赶来,为热爱狂欢。
德州的演艺市场远不止于此。成立12年的德州大剧院,平均每年引进60场高质量商业演出,活动总场次每年达100场以上,票房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吸引观众7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70%,许多热门演出甚至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居民前来观看。
德州市杂技团与德百集团合作,入驻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澳德乐时代广场、德百奥莱广场,年均演出优秀剧目2000余场,既展现了传统杂技的独特魅力,也为景区商圈集聚了旺盛人气。
蓬勃发展的演艺经济,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和经济消费的重要引擎。据统计,2025德州新青年音乐节期间,6万名歌迷在2天的时间里直接带动天衢新区消费1.8亿元;群星演唱会期间,2万余歌迷带动天衢新区13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营收约127万元。
做好协同“加法”
承接流量时代的“泼天富贵”
德州作为一个地级市,演艺经济活力持续迸发,背后有何密码?
德州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增连表示:“德州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齐鲁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更重要的是,德州在发展演艺经济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今年3月,市政府印发了《德州市提振消费五大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在实施服务消费提质工程方面,提出要拓展文化娱乐消费,要求丰富演艺产品和剧场演出供给,常态化举办高水平演出活动,全年组织不少于100场重点营业性演出。
在政策驱动下,今年上半年,德州演出市场持续火热。除音乐节、演唱会外,乐陵影视城推出“行进式沉浸观演”文旅项目,演员身着古装,扮演书生、商贩、衙役等角色,生动演绎传统街巷生活场景,并与游客近距离互动,打造沉浸式古风演艺空间。“五一”期间限时开放的“唐人街主题园区”和“锦绣唐园”两大园区共接待游客23.61万人次,带动乐陵市景区、商圈累计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
市文旅部门不断深化“文旅+”和“+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着力发展“演艺+旅游”,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群星演唱会期间,市文旅部门联合全市重点文旅企业,推出了“乐迷惠游计划”。乐迷可凭音乐节或演唱会门票享受专属“票根福利”,在欧乐堡梦幻世界等核心景区游玩、在多家定点酒店住宿餐饮享受优惠。来自天津的乐迷黎鸿飞在观看完演唱会后,原本计划当天返程,看到酒店和景区的优惠活动后,便带着孩子又到欧乐堡梦幻世界游玩了两天。他表示:“这样的优惠政策非常贴心,让我们的旅程更加充实。”
演唱会既是一场演出,也是一次高效的城市形象推广活动。演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精神内核。德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并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在城市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市民文明素养等方面均打下了坚实根基。
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参与者来了还想再来。
德州全力以赴保障每一场音乐节和演唱会的顺利举行。天衢新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专职副书记郭鹏介绍,作为两届新青年音乐节和一次群星演唱会的举办地,天衢新区在服务保障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完善运转机制、现场办公、集中调度、及时处置突发情况,以及文旅、公安、交通、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为每场活动保驾护航。接驳车、出租车高效运转,保障歌迷顺畅抵达与安全离场;志愿者在场内外为歌迷提供暖心服务。这些细致周到的安排,让各地歌迷看在眼里,暖在心头。“德州以演艺为媒,以最大的诚意,向八方来客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与活力,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到我们独特的待客之道。”郭鹏说。
“给德州这座城点赞,以后还会来!”越来越多观众自发在各大社交平台分享观演的美好体验,写下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
做好品牌价值“加法”
让歌迷从“过客”变“常客”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文化消费正从生活调剂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演艺活动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互动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把握演艺市场扩容与文旅产业繁荣的“新风口”,借助演艺经济“出圈”之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城市面临的新课题。
“演出行业需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与资源价值,从‘流量依赖’转向‘长效生态’,推动消费者实现从‘为明星买单’到‘为体验消费’的观念转变。”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州以举办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契机,聚焦旅游演艺和“影视+”,做好“跟着影视去旅游”文章,探索龙头引领、产业集聚、文化融合、区域协同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深度激活“演艺+”的强劲经济效应,完善涵盖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特色文旅及夜间经济的多元消费链条,为远道而来的观众提供更加多元、周到的文旅体验,将奔涌而来的“流量”转化为长久相伴的“留量”。
德州文旅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梁宏磊认为,在吸引更多优质演出项目落户德州的同时,培育演艺新空间、拓展消费新场景同样重要。一方面,新建、扩建大型体育场馆以满足承办大型演艺活动之需;另一方面,打造一批小而美、沉浸式、社交化的“演艺新空间”,为脱口秀、相声等多元化表演业态提供适宜的舞台,营造多层次、多样性的演艺生态,让优质演出触手可及,推动演艺产业在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中实现繁荣发展。例如,德州国有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第三方企业在市体育公园北广场打造星空夜市,并推出“时光里·音乐会”。每晚均有驻唱歌手进行主题演出,涵盖民谣、摇滚、流行等多种风格,创新构建了“音乐+美食+运动”的复合消费场景。
品牌建设同样是发展“演艺+文旅”的关键环节。山东省坤河旅游公司总经理李佳珊介绍,齐河坐落在黄河边,欧乐堡度假区所在的黄河北展区,曾是守护黄河两岸安宁的抗洪“备演”区,随着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运行,“人民治黄”取得决定性胜利,这片土地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演艺经济,需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精准把握观众需求,以科技赋能艺术,打造独具特色的文艺演出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让特色演艺成为城市的金名片,吸引更多观众‘为一场演出,爱上一座城’。”她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马乐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