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近日,德州市公布下半年体育赛事日历,一系列高频次、低门槛、强互动的赛事蓄势待发,即将“开跑”。这些赛事在营造热闹场景、让运动成为群众日常的同时,放大了以赛营城、以赛兴业的“综合效应”,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和崭新契机。
大型赛事的举办,既能直接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为城市注入即时活力;也能持续催生体育培训、装备制造、赛事运营等关联业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更重要的是,赛场内外的城市风貌、赛事传递的人文气质,成为塑造城市品牌、提升知名度的绝佳契机。
借力体育事业发展的“东风”,德州让人流、商流、资金流不断聚集。近年来,德州将提升群众健身圈、丰富群众体育赛事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在此推动下,体育场馆设施愈发完备,体育消费场景持续涌现,引发了显著的经济“蝴蝶效应”。从省体育局近日发布的居民体育消费数据来看,德州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08.94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967.83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6.8%,居全省第3位。如今,庆云“村BA”、宁津“村乒乓”、平原“体育嘉年华”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已超过全市总人口的40%。这既直接体现了德州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更生动展现出德州城市能级的提升。
在体育消费持续升温、赛事经济活力迸发的当下,一个现实课题也随之显现——城市应如何避免陷入“赛事泡沫”陷阱,真正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增量”?
要破解这一课题,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将城市独有的文化基因、资源禀赋融入赛事全流程,不仅能让城市名片更具辨识度,更能增强赛事的吸引力与生命力,从而实现城市与赛事的共生共荣。德州借河道建赛道,串联起德州体育公园、长河公园、沙王河生态湿地等景点,融入德州扒鸡、乐陵金丝小枣、黑陶等本地特色产品展示,让参赛者在运动中沉浸式体验“运河古城”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
在用特色聚拢人气的基础上,还要释放赛事红利、延长赛事链条、打造多元场景,让赛事从“单点活动”升级为“全域体验”。可以依托赛事积累的运动氛围,吸引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入驻,同步推出“赛事体验+专项培训”联动服务;还可以推出“赛事周边消费优惠券”“运动主题市集”等配套活动,形成消费闭环,让参与者在赛事之外仍有探索城市的动力。
赛事“烟火气”,升腾城市“发展云”。当“为了一场赛奔赴一座城”的脚步越来越近,你我因赛事燃起的每一份热忱,都会沉淀为城市发展的更加强劲、持久的动能。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