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在乐陵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食堂里,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在学生中间,轻声询问着孩子们的饮食冷暖,她就是苏安君。扎根教育一线 27 年、担任班主任23年,苏安君从未缺席过校园的清晨,她用母亲般的温情与工匠般的执着,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爱岗敬业”的深刻内涵。
“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应该在哪里。”苏安君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将其刻进了日复一日的行动里。
“苏老师的手机 24 小时开机,通讯录里存着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号码,手机是他们的‘暖心热线’,她随时回答学生的困惑与求助。”学校副校长赵敏深有感触地说,和苏安君同事20余年,她敬业、专业,无论什么工作,交到她手里都很放心。
2025 年初,学校需要派教师赴外地企业驻厂指导学生实践,离家800多公里,一去至少一个月。彼时,苏安君80多岁的母亲正需要照料,在母亲不舍却支持的目光下,苏安君没有丝毫犹豫,“学校需要,我就去。”她简单交代家人后,拎着行李箱准时出发,凭着一股韧劲出色完成任务。
在苏安君看来,每个职教孩子都是未经打磨的璞玉,需要老师用心雕琢。在她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一摞摞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她坚持了20余年的班主任日志。翻开本子,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轨迹。谁今天情绪低落需要开导,谁的技能操作有了进步,谁的家庭遇到了困难……字里行间流淌的,是她独创的“三心”教育法:用耐心静待花开,用匠心雕琢个性,用恒心守望成长。
2023 级学生高同学曾让家长头疼,入学时卫生习惯差,做事没条理。苏安君没有批评,而是每天陪着他整理内务,教他垃圾分类,带他参加班级活动。半年后,家长欣喜地打来电话:“孩子回家懂事了,知道帮着我们做家务了!”
无论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还是课后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都是苏安君对教育的热爱与担当。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心理健康。她把传统文化“请进”班级,晨读《弟子规》明事理,晚诵《三字经》知礼仪;她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劳模进课堂讲述奋斗故事,“党史中的大国工匠” 主题班会催人奋进;传统节日里,她带着学生包粽子、剪窗花,让文化自信在实践中扎根。“职教课堂不只教技能,更要育匠人。”在苏安君的英语课上,“购物”主题会延伸出诚信经营的讨论,小组活动总会穿插团队协作的引导。
23年班主任生涯,苏安君像园丁般呵护每株幼苗:为基础差的学生开“小灶”,帮家庭困难的申请补助,陪心理迷茫的彻夜长谈。她带的班级多次获评“优秀班集体”,培养出省级优秀班干部等一批优秀学子。作为学科带头人,她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已有2人在教学比赛中获奖;作为“枣乡红”婚辅志愿者,她用专业知识化解家庭矛盾;她还为退役军人和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让教育的力量辐射到更广阔的天地。
27年来,苏安君培养的毕业生有的考入高校深造,有的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自主创业带动就业。面对“德州市爱岗敬业先进个人”“德州市英语骨干教师”“乐陵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她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老师该做的事。看到学生眼里有光、脚下有力量,那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春芝 通讯员|庞建磊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