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毕业当上老师,到获评“德州市优秀班主任”荣誉,李文轩只用了1年时间。今年23岁的李文轩,去年刚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1年间,她是如何迅速成长获得佳绩的?带着疑问,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李文轩用自己最喜欢的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教育信念,这是她选择来到乐陵,投身基础教育一线的初心。
李文轩说,她选择成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并非偶然。读高中时,李文轩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政治老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方向和力量。”这段经历,让李文轩在高考后毅然选择了师范类专业,并在毕业后回到高中讲台,拿起政治课本,决心像她的班主任那样,“不仅要教知识,更要陪学生走好人生关键的一段路”。
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目标,使她第一年带班时压力很大。她说,那时候“既要备课7本政治教材,又要管理班级,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一个月瘦了十几斤。”
虽然辛苦,但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我和学生只差4岁,更像他们的朋友。”李文轩说,这让她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班里一名同学成绩不错,但政治历史成绩不甚理想。针对这名同学的情况,她用自己的高考经历鼓励他,“事实证明他真的可以,后来他的政治和历史成绩有了大幅提升,人也更自信了。”
李文轩“以心换心”走进学生,她又把“朋友”的身份延伸到整个班级,想出一系列带班妙招。开学时,她就让学生选择心仪的大学作为高考目标,并在黑板报上写下“我要上大学”大字,下面写上每个学生的名字,让他们对考大学有更加具象化的认知;端午节在教室门口挂粽子,让学生头顶粽子进教室,寓意“一举高中”;每周班会让宿舍卫生分最多的上台唱儿歌……这些看似“不传统”的管理方式,却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高三学生压力大,她们需要的是理解、陪伴和宣泄的出口。”李文轩说,“我是在陪他们一起成长。”
有的学生因压力大在电话中对她“出言不逊”,也有家长因她年轻而表示不信任。但她始终坚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沟通,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双向奔赴的成长,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毕业那天,他们偷偷给我买了花,还画了一把伞,上面写着‘we are 伐木累’。”李文轩说,“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如今,李文轩已是第二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她干劲更足了。“我教学生知识,他们教我怎样去爱,我的教育之路也因学生而闪光。”她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见习记者|李姝漫 通讯员|庞建磊 编辑|赵鑫玲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