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龙
9月13日,在南开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陈雨露带领全体新生重温了那段历久弥新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九十年后的今天依然焕发着青春活力。
这三问源自1935年南开大学开学典礼,张伯苓校长在当时民族危难之际发出的灵魂拷问,点燃了无数青年的爱国热情。令人深思的是,近一个世纪过去,这三问依然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其背后体现的正是爱国主义教育持久不衰的生命力,以及对当代青年价值塑造的深远意义。
“爱国三问”的持久魅力,首先源于其直指人心的朴素力量。在信息丰富、价值多元的当下,这三问以其质朴无华的方式触动人心。它们不需要华丽辞藻,不需要复杂阐释,却能唤醒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这种朴素的力量超越了时代局限,让不同年代的青年都能产生共鸣。正如陈雨露校长所言,这是“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其价值在于能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更重要的是,“爱国三问”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特质。九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国的内涵与实践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抗战时期,爱国集中体现为救亡图存、保家卫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爱国主要表现为艰苦奋斗、投身国家建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则更体现为创新创业、科研攻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维度的实践。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开放性,让“爱国三问”得以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其现实意义与蓬勃活力。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爱国三问”更具有独特意义。历史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撑。当年,这份爱国情怀激励无数青年学子共赴国难;今天,同样需要这份情怀,激励当代青年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九十年时光流转,“爱国三问”依然青春,因为它触及的是永恒的价值命题。每个时代都需要思考为什么爱国、如何爱国的问题,每个青年都需要在时代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三问之所以持久,正是因为它始终与青年同行、与时代共振。当新一代学子用坚定的声音回答这三个问题时,他们不仅在延续历史,更在开创未来。这就是“爱国三问”历经九十载依然保持生命力的原因,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体现。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