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久违的阳光终于驱散连绵阴雨,洒在铁营镇交通运输服务站空地晾晒的玉米上,泛起一层温暖的金色。
而前几天,持续的阴雨天气还让铁营镇尤家村的种粮大户康元军心急如焚——玉米收下来,却找不到地方晾晒。“种了30亩地,赶上这天气,没地方晒,心里急得不行!”他说出了当时不少农户共同的“担心”。
紧要关头,乐陵市各乡镇街道、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一条条通知发往各个村子:所有能利用的公共场地,免费向农户开放,全力保障晒粮需求。
很快,从交通运输服务站的硬化院落,到各乡镇政府的门前广场;从村里的健身场地、村委会大院,到闲置的学校操场……纷纷“变身”为一片片金色的晒场。
在市中街道中苑村村委会大院,金黄的玉米从车上卸下来,村民细心地将玉米铺开晾晒。
“多亏街道开放这些场地,不然这季收成真要受损了。”正在翻晒玉米的村民王建新感慨。他身后,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村干部穿梭忙碌,有的帮忙卸粮,有的协助翻晒,场面暖意融融。

开放的不仅是场地,更是一份为民解忧的真心。
在铁营镇交通运输服务站,考虑到玉米晾晒周期长、需多次翻晒,服务站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早上5点到晚上8点,并安排专人值守,方便农户随时进场翻晒粮食。
“晾晒季结束后,我们再清理修复场地,恢复公共功能。既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不影响场地的长远用途,实现‘双赢’。”服务站站长张卫国表示。
秋收连着秋种,晒场上的忙碌尚未结束,田间地头的播种也已提上日程。乐陵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确保玉米颗粒归仓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冬小麦适时播种,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完成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一环。
目前,乐陵的农技人员已深入各村,监测土壤墒情,指导农户准备秋种。
“得抓紧好天气把粮食晒透,这才是最实在的颗粒归仓。晒完粮,地里的活也不能耽误,要赶紧准备种麦子。”中苑村党总支书记王会祥在巡查晒场时,已和村民商量起接下来的农事。
阴雨初歇,阳光普照。在乐陵,一片片公共场地铺展开的,是金灿灿的秋收成果;而田间地头即将开始的秋种,正孕育着来年沉甸甸的新希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春芝 通讯员|张雪妹 李爽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