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乐屯贡柿甜如蜜
□贾敬德
农历九月,是北方柿子集中上市的季节。正如民谚所说:“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赶集。”此时,一抹抹琥珀色的圆润果实挂满枝头,构成晚秋最诱人的风景。柿子不仅味甘如蜜,更兼具润肺生津、健脾养胃之效,是秋日里不可多得的美味与养生佳品。

早市的马路边,一辆电动三轮车装着满车柿子,摊主用喇叭循环播放着录音叫卖:“柿子是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A、C、膳食纤维及多种抗氧化成分,具有润肺止咳、促进消化、保护心血管等功效……”热情洋溢的宣传语,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我也被这暖色调的果实吸引,走上前去。摊主介绍,这是德州的“贡柿”。
“贡柿?”我一时诧异。在中国,柿子名品众多:陕西火晶柿子、广西恭城月柿、山西阳丰脆柿、河北磨盘柿……多为地方知名特产,却鲜少听闻“贡柿”之说。
摊主笑而不语,一旁的摊主夫人接过话头:“这是俺们德城区二屯镇丰乐屯村的柿子!您带回家后,在袋子里放几个梨,扎紧袋口闷上三天再吃,那滋味,保管您忘不了!”我素来偏爱甜食,便买下两斤,按她说的方法炮制。三天后取出品尝,滋味果然与众不同——入口细腻,甜而不腻,果肉滑过舌尖时,仿佛整个秋天都融化在了口中。
一周后,我竟又惦记起那柿子的味道。索性和妻子商量,不如去丰乐屯村走一趟。我们乘坐101路公交车到火车站北换乘中心,再转乘23路公交,便抵达了丰乐屯村。下车后,一条宽阔的柏油路直通村内,路旁的柿子树排列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士兵,迎接每一位前来的客人。
顺着进村的主路前行,只见家家户户的门前或院内都种着柿子树。熟透的柿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映照着秋日丰收的景象。对丰乐屯村而言,这个季节更是柿子的盛宴——家家户户都晾晒着金黄色的柿子,成了秋天里最亮眼的装饰。
从村东头走到西头时,我碰到一位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哥。他见我拉着便携式购物车,盯着柿子树出神,便知道我是来买柿子的,主动上前与我攀谈:“老弟,你是来买柿子的吧?”我点头称是。他笑着说:“不急,先坐下来歇歇脚,我家就有柿子卖。”老哥话匣子也随之打开。他用25分钟,细细讲述了丰乐屯村的过往和种柿子树的故事,让我对这个村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丰乐屯村位于鲁冀两省交界处,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而名声远扬。它坐落在德城区北郊、古运河畔,是个满是故事的村落。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俞氏兄弟从浙江绍兴府新昌县随军迁徙至此,因村口那两棵高大的梧桐树,将村子命名为“凤落屯”,取“凤凰落梧桐”的美好寓意。后来,随着村子日益繁荣、丰收不断,村名又改为“丰乐屯”,象征着丰收与喜悦。如今,家家户户的门前或院内都栽种着柿子树,每到秋风送爽时,琥珀色的柿子在枝头摇曳,与村民们的笑脸相映成趣,完美诠释着“柿柿”如意的丰收图景。
如今的丰乐屯村,是德州柿子种植的核心基地,以柿子品质独特而闻名。这里种植柿子树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的柿子树树龄均超过300年,粗壮的树干需要几人合抱才能围住,它们已被列入德州市二级古树名录,成为丰乐屯村珍贵的文化遗产。起初,这些柿子树栽种在村北的河圈之内,村民们后来种植的柿子树,都是从这片老柿林里压枝繁殖而来。令人称奇的是,丰乐屯的柿子树在本土生长得枝繁叶茂,但一旦移栽到其他地方,结出的柿子在香气和口感上就会大相径庭。如今,村里家家户户的柿子树都已进入盛产期,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满村的丰收景象都是丰乐屯独有的风景。
得益于古运河水的滋润,这里的柿子树不仅年年硕果累累,结出的柿子更是甜美无比——香气四溢,果皮薄如蝉翼,无核且多汁。完全成熟的柿子,只需轻轻一撕果皮,就能一口吸尽蜜甜的果肉。正因“皮薄如纸、无核、吸食如蜜”的特点,丰乐屯柿子声名远播。据传,清朝时期,这里的柿子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宫,“贡柿”之名也由此而来。
丰乐屯村的土地,不仅适宜柿子生长,更是德州果树种植的“摇篮”。20世纪中期,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苹果,并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果树种植技术。之后,他们又陆续引种了梨、桃、杏、枣等果树,如今每到收获季,各类水果年年丰收。这些水果的美味丝毫不逊于柿子,香甜多汁的口感,让每一位品尝者的味蕾都能得到极大满足。
晒太阳的老哥见我坐不住了,猜出我要赶公交车,连忙领着我来到他家的柿树下:“1.5元一斤,您先摘,摘满意了我再额外送您几斤!”我一共摘了11斤柿子,老哥果然又多送了我两斤多。我笑着向他道谢,他也因柿子丰收而笑得格外开心。
归途路上,柿子的香甜仿佛还留在舌尖。丰乐屯村的柿子,不仅甜在口中,更甜在心头。这份秋日的馈赠,承载着三百年的种植传统,也寄托着村民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如今回想起来,那“贡柿”之名果然名副其实——它不仅是曾经进献皇家的贡品,更是大自然赐予人间的甜蜜厚礼。
作者简介:贾敬德,大学本科,山东华宇工学院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