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含笑
今年10月26日是第31个山东省环卫工人节,各地纷纷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向环卫工人表达敬意,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
环卫工人守护着城市的“颜值”。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高耸的楼宇和繁华的商圈,更浸润在无声的守护里。据统计,全省有29.73万名从业者每天用脚步丈量街巷,以汗水擦亮文明。比如临沂的庄风霞手握扫帚十余载,在大雪天带领队员8 小时奋战保畅通,把高架路打造成 “免检路段”;兰陵的崔向前骑着自行车走遍村落,用55页测算书铺就城乡保洁全覆盖之路,创新的“2+6”垃圾分类模式收获 “三增二减” 实效……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劳作已超越 “扫街清污”,默默托举着这座城市的体面与健康,让它始终能够自由而光鲜地呼吸。
节日的温度藏在社会的暖意里。一直以来,山东省都高度重视环卫工人权益保障工作,高标准建成1.2万个环卫工人休息点、环卫驿站等便民设施,切实为一线环卫工人打造了“暖心港湾”。比如在滨州,为了改善城区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当地在县城设立环卫工人休息室、环卫职工驿站,还购置了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确保环卫工人能及时喝上热水、吃上热饭。在临沂,每个月的15日都会有3000份60℃以上的热餐准时送达街头,反光马甲、应急药品等物资随温暖一同抵达。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关怀。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让环卫工作更加高效、人性化。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环卫工作的面貌也正在悄然重塑,在山东,我们看到“八宝袋”、“十步作业法”等微创新,让清洁工具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解决顽固污渍;环卫驿站星罗棋布,成为一线劳动者“加油充电”的暖心港湾。从过去“一把扫帚扫到底”到如今“一厕一策、一路一法”的精准施策,精细化让管理有了温度,让效率有了根基。它尊重每一位环卫工人的智慧与健康,也珍视他们为城市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当管理精准至一个井盖、一个垃圾桶时,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水位与治理水准。这份“绣花功夫”,最终绣出的是更洁净、更温暖、更具人文关怀的城市图景。
从时传祥肩扛手提到如今的智能清扫车,工具在迭代,精神在传承。环卫节的意义让我们记住:城市的洁净从不是理所当然,那些披星戴月的身影,那些沾满尘土的双手,本就该被生活温柔相拥。因为尊重劳动者的城市,才真正拥有文明的底色。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