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全省及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城管实践⑮】平原县:用“民生画笔”绘就人民城市温情画卷

今年来,平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细微处下功夫,于民生关切处见实效,积极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整合边角地块,由点及面助力城市更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到,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大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聚焦美丽城市建设,在降碳、减污、扩绿上下功夫,做好绿色转型大文章。平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口袋公园、景观提升”为抓手,助力城市更新。一是在“点”上微改造。整合老旧绿地、闲置地等边角零碎资源,新建、改造口袋公园17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场景逐步成为现实。二是在“线”上突特色。结合道路绿化升级改造,打造“一街一景”,助推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如桃园大道在原有老旧绿地内打造绿道系统、丰富植物层次、增设园林小品,使桃园大道景观整体提档升级。三是在“面”上促更新。先后完成11条道路绿化提升,2处裸露地绿化,施划1760个停车位。在“点线面”上下足“绣花功夫”,促进城市更新,县城区景观面貌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改善。



完善便民设施,于细微处提升城市温度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指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平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完善城市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宜居水平,提升城市温度。一是加密便民充电设施。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在社区、公园广场等区域,安装公共充电桩106个,配备专用遮雨棚,实现了充电服务的便捷化和人性化。二是增设便民饮水点。为解决群众户外饮水难的“小麻烦”,在广场、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24小时便民直饮水点10处,有效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三是增设公交站点健身设施。在平安大街、琵琶湾东路等人流密集的公交站点安装42套健身器材,包括上肢牵引器、背部按摩器等。让单一的公交站点变成了温暖的健康驿站。



完善智慧平台,数字城管赋能城市治理

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做好治理增效大文章。平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完善智慧平台,将城市治理变“智理”,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启用“云喊话”系统。在公园、道路节点、学校周边等人流密集、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管理人员通过电子眼云喊话,进行实时、定向的语音提醒、政策宣传或紧急疏导,以更柔性、更有温度的执法方式引导市民行为,实现重点区域“云上”管理,推动问题精准管控。二是推广“码上响应”服务。在广场、公园的醒目位置张贴征求意见码,市民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随时反映设施损坏、卫生保洁、服务建议等问题。信息直达管理后台,形成“市民诉求电子台账”,实现“接诉即办、限时反馈、闭环管理”。



下一步,平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和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于细微处用心,在创新上发力,真正俯下身子倾听民意,用一项项扎实的举措和日进月累的更新改善,持续提升城市颜值和城市温度,奋发有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魏萍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