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深入贯彻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总体目标,贯彻落实“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功能为先、惠民为本”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管并重、质效齐升,探索形成具有宁津特色的城市绿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地面积达9.8123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2.4981平方公里,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升至40.05%、43.56%和14.41平方米/人,城市绿色空间持续拓展,群众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厚植文化,生态筑基,打造特色绿色空间
宁津县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注重将地方文化元素与生态理念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既有辨识度又有生命力的绿色空间。同时积极践行海绵城市、节约型园林建设要求,让绿地既具景观美感,又能满足居民实际需求。一是让文化融入景观。充分挖掘杂技、剪纸、蟋蟀文化等本地特色资源,通过景观雕塑、文化长廊、景观柱、浮雕墙等形式,将文化符号“种”进绿地,实现“一园一主题、一景一故事”。例如,康宁湖公园以“跃”为主题雕塑,配套“龙门柱”“龙门”等景观小品及剪纸艺术灯箱,生动展现“杂技之乡”的文化底蕴;在社区口袋公园如芳甸园,融入杂技文化的廊架、剪纸艺术造型的园灯等,让居民在休闲漫步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实现人文景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文化融入生活。二是让生态理念落地。积极践行海绵城市与节约型园林理念,推广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广泛应用透水铺装,增强绿地雨水蓄渗与径流消纳功能,既缓解内涝,又补充地下水,让绿地真正“呼吸”起来。在植物选择方面,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宿根花卉,构建低维护、高韧性的植物群落,推动节约型园林建设,实现生态、景观、功能有机统一。
科学布局,见缝插绿,构建“小多均”绿地体系

宁津县立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推动绿地系统均衡化、网络化、功能化发展,构建覆盖全面、层级清晰的公园服务体系。一是见缝插绿,激活零碎空间。统筹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和裸露土地等“金边银角”,建成芳甸园、趣享园、文锦苑游园等一批小而精、功能全的口袋公园。聚焦全龄友好,完善儿童游乐、青年健身、老年休憩等设施,实现“小空间大民生”。二是提质焕新,升级老旧游园。对鹿鸣园、康乐园、开元游园等10余处老旧游园进行改造提升,优化植物配置,增设健身器材、廊架座椅、指引标识,提升实用性与景观性,推动老园焕发新生。目前已建成综合公园4个、各类游园及口袋公园33个,形成“综合公园—社区游园—口袋绿地”三级体系,基本实现“15分钟生态宜居圈”全覆盖。
精细管护,网格管理,提升绿化治理效能

绿地“建好”更要“管好”。我们通过网格化+精准化养护,实现管理全覆盖、养护高效率。一是网格化管理。将城区园林绿化区域科学划分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个绿化中队负责,明确各中队的管理范围、职责分工与工作标准。各中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各中队负责日常巡查、病虫害防治、设施维护等,确保管理无死角。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管理重叠或管理盲区,提高了管理效率与响应速度。二是精准化养护。推行“绿化养护月历”,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制定全年养护工作时间表,严格按照“春灌、夏剪、秋防、冬护”的季节节点有序推进养护工作。春季重点开展苗木返青浇水、施肥与新植苗木养护,为苗木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夏季聚焦高温抗旱浇水、病虫害防治与草坪修剪,保障苗木安全度夏;秋季着重进行苗木整形修剪、落叶清理与冬季防寒准备,增强苗木抗寒能力;冬季则开展苗木防寒保护、园林设施维护与绿地保洁工作,为来年绿地焕新做好准备。同时,针对四大综合性公园(如康宁湖公园等)的特殊性,单独设置公园管理处,配齐管理和养护力量。公园管理处除负责日常绿化养护外,还负责公园卫生保洁、秩序维护、设施管理、游客服务等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引导文明游园,保障公园环境整洁、游园安全。
开放共享,功能复合,激活绿地服务活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住建部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绿地开放共享,把新河公园作为试点,推动绿地从“看的风景”转变为“用的场所”,实现生态价值与社会效益双提升。一是试点先行,推动开放共享。在新河公园内科学划定8处轮换开放共享区域,选用耐践踏的结缕草等草种进行草坪更新。同步增设露营地指示牌、绿道提示线,新增和优化果皮箱、公共厕所、休闲座椅等配套设施共计200余处,拆除不必要的围栏障碍,实现“绿得进去、坐得下来、玩得舒心”。此外,还搭建了云顶天幕等遮荫设施,提供阅读、棋类等便民服务项目,提升游园体验。二是功能复合,拓展服务内涵。在公园中融入健身步道、林荫停车场、应急避难场所、科普教育点等,实现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复合。同时,县综合执法局、团县委、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牵头组织开展了“绿地+”宿营、读书会、放风筝等主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使用共享绿地。截至目前,已接待邮政、蓝天幼儿园、棠悦府等单位大型团建活动20余次,承载游客量10万余人。
活动赋能,生态为要,实现绿地为民所用
康宁湖公园等作为宁津县重要的滨水绿地景观区,是举办各类大型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在此成功举办“健身器材博览会”“黄河大集”“六·五环境日”全省美食争霸赛,全民健身动感单车活力秀等市民健身、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在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始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实现了活动效果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一是健全活动统筹保障。成立由县府、文旅局、公安、综合行政执法局、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组成的活动筹备协调小组,明确分工,形成合力。二是提升现场服务品质。在活动举办期间,始终坚持以高品质服务为导向,多措并举提升保障水平,首先优化停车引导,保障秩序顺畅。安排专职人员定点管理,规范进出口车辆停放秩序,有效缓解活动期间交通压力;其次科学规划布局,提升参展体验。合理设置摊位分区,确保各展区陈列有序、人流动线清晰合理,营造整洁有序的展会环境;最后强化动态保洁,维护园容环境。增派保洁人员开展全天候巡回清洁,做到随脏随清,确保活动期间环境干净整洁。三是落实快速恢复机制。按照“及时清理、快速恢复”的原则,组织专业队伍第一时间拆除临时设施,清理活动现场垃圾与杂物,快速恢复场地原貌,切实维护公园日常游园品质。

宁津县在园林绿化领域的一系列实践,从文化与生态融合的绿地打造,到“小、多、均”的绿地系统构建,到精细化的管理养护、开放共享模式以及大型活动的生态化保障,形成了一套全流程的经验体系。这些做法不仅让城市绿色空间持续拓展,更让绿地成为承载文化记忆、满足居民需求、促进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切实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与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未来,宁津县将继续深化现有经验,为推动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
德州日报新媒体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魏萍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