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主动破局 “铸”强工业基石


□胥爱珍

近日,《德州市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正式出台。《行动计划》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不仅精准回应了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以高瞻远瞩的视野为德州铸造产业转型升级勾勒了蓝图,其出台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铸造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核心竞争力。从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行动计划》的出台是关乎产业存续与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德州铸造产业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产品也覆盖重型机械、电力机械等多个领域,但面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德州铸造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传统铸造方法逐渐被淘汰,高精度与高性能的铸造产品成为市场新宠;部分企业环保设施老旧,废气、粉尘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行动计划》的出台,无疑为破解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指明了方向,为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从内容来看,《行动计划》以具体目标锚定发展方向,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可行性。从提出到2027年力争符合《铸造企业规范条件》企业达10家以上,新增绿色工厂4家、智能工厂5家,这些量化指标让发展蓝图清晰可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方向,秉持以“全链条布局、多维度发力”的思路,推动德州铸造产业自身提质增效,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德州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要让《行动计划》从“纸面上”走向“实践中”,还需多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政策扶持要“精准滴灌”。相关部门需细化配套措施,比如针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工厂建设出台专项补贴政策,为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桥梁,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有需求的企业;同时,对低效企业的 “限制用能”要坚持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企业须勇做“主力军”与“急先锋”。铸造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转型升级是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主动对照《行动计划》的要求找差距、补短板。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可加大研发投入,攻克高端铸件技术瓶颈;中小企业可聚焦细分领域,走“专精特新”之路,与龙头企业形成配套协作。行业协同要“聚沙成塔”。可推动成立铸造行业协会,搭建企业间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共享、资源互补;加强铸造人才培养,通过“企业+高校”共建实训基地等模式,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为产业发展储备“生力军”。

产业升级非一日之功,高质量发展需持续深耕。《行动计划》的出台预示着德州市铸造产业将进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发展阶段。只要政府、企业、行业形成合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就一定能让蓝图变为现实,书写德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