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上海、南京、安徽三地连续奋战72小时,依托“法院+公安”联动机制与天网系统精准布控,禹城法院执行干警于10月24日凌晨成功擒获长期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王某,为标的额50余万元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执行突破关键瓶颈,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
据悉,王某因借款合同纠纷被禹城法院立案执行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长期通过变更住址、隐匿行踪等方式规避执行。10月22日,申请人向法院提供重要线索,称王某现居住于上海某酒店。禹城市人民法院执行局长张凤强当即部署3名干警赶赴上海,并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向上海警方申请临时监控协助。
当日午后执行干警抵达目标酒店时,反侦查意识极强的王某已提前察觉,仅入住3小时便匆匆退房,乘车向合肥方向逃窜。“我们在酒店大堂与他擦肩而过,确认身份后追赶已来不及。”执行干警回忆道。首次行动虽未成功,但干警迅速协调当地警方启动路面监控追踪,锁定王某实时行车轨迹,并立即改乘高铁展开追击。
追击至南京段时,王某突然变更路线转向皖南地区。执行干警果断在南京南站下车,第一时间对接南京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通过调取高速监控、分析社会关系网,执行团队发现王某近期在安徽泾县有重点投资项目,且频繁出入当地某高档小区。为确保抓捕成功,禹城市人民法院随即协调泾县公安局启动临控措施,当地警方利用天网系统对小区出入口、停车场等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监控,安排便衣民警周边侦查。

10月23日至24日,执行干警与当地民警轮换值守,连续侦查两晚。24日3时,天网系统捕捉到王某所乘商务车驶入目标区域,其刻意将车停在离小区较远的路边后步行返回,进一步印证了其规避执行的意图。执行团队当即兵分三路,一路封锁小区大门,一路控制车辆及司机,一路追踪至单元楼下,仅用3分钟便将王某成功控制。

经询问,王某对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后,通过频繁变更住址、使用他人银行卡等方式逃避义务的行为供认不讳。目前,禹城市人民法院已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此次行动是禹城市人民法院深化“法院+公安”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24小时快速响应通道实现线索共享、资源互通、行动协同,有效破解了“人难找、物难寻”的执行难题。禹城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强化与公安等部门协作,用足用好强制措施,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筑牢司法公正与权威的防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智群 编辑|许欢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