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傍晚,乐陵市西段乡东赵村文化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20多名村民跟着音乐节拍扭动身体,领队邓金娥踩着鼓点调整队形,夕阳下,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格外鲜活。“以前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凑一起唠家常,现在跟着跳跳舞,身子骨利索了,心情也更舒畅了。”村民熊齐芹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这样的热闹场景,正是东赵村推进移风易俗绘就文明新风的成果体现。

当天上午,村里还组织村民观看了移风易俗宣传片《好媳妇当家》,银幕上儿媳孝顺公婆、勤俭持家的故事,让在场村民深受触动。“片子里说的都是咱身边事,以后得跟人家好好学,把家里日子过得更加和睦,也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看完影片,村民齐振英感同身受。
在东赵村,红白事操办更是透着一股新风尚。6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赵玉寿,从年轻时就为村里红白事掌勺做大锅菜。“谁家有红白事,我肯定第一个到。户家准备好食材,我负责做菜,村上提供大锅和水电,既省钱又省心。”赵玉寿说,以前村里办红白事,讲究摆阔气、讲排场,一场下来要花不少钱,还容易造成浪费。现在推行大锅菜,不仅减轻了村民负担,还拉近了邻里距离。
村民赵彬是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最近,他儿子要结婚,他家不仅践行低彩礼,婚宴也打算在村里办。“以前结婚,彩礼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好多家庭为了凑彩礼愁得睡不着觉。现在村里提倡低彩礼、简办婚宴,大家都支持,既风光又不铺张。”赵彬坦言,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像他儿子一样,主动放弃高额彩礼,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婚俗。

乡风要文明,民生保障也得跟上。东赵村创办了西段乡首家“暖心食堂”,这个“暖心食堂”已经开办4年,35位高龄、独居老人每天都能按时到食堂免费吃饭。村原党支部书记赵曰川主动承担起掌勺的活儿,村民志愿者赵玉森等人则负责去乡里买菜、帮老人打饭、打扫厨房卫生。“每天到点就来食堂,有热乎饭吃,还有老伙计一起聊天,心里暖和得很。”82岁的赵曰强端着饭碗,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暖心食堂”每个月花费约5000元,主要靠村集体出资和上级补助,而村集体的收入,离不开土地承包带来的红利。目前,村里已承包出去800多亩地,承包给专业公司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带来不菲的收益,这些收益都用于村里各项民生事业的支出。
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了公益性公墓“福泽园”,松柏常青,配有花圈和告别厅,村民去世后都安葬在这里,既解决了散埋乱葬问题,又节约了土地资源。“以前村里办丧事,找块儿地安葬都费劲,现在有了公墓,规范又整洁,也让逝者有个安稳的归宿。”村民赵曰银说。

走在东赵村的主街上,移风易俗主题墙画随处可见,家风长廊里展示着每家每户的合影,鲜艳的凌霄花缠绕着长廊栏杆,微风拂过,花香伴着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长廊南侧的胡同尽头,是村里的小公园,谁能想到,这里以前是堆满垃圾的闲置地。经过改造后,夏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村民每天都会来这里遛弯,在凉亭里乘凉、拉呱,享受惬意时光。
为了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乡里还在东赵村拍摄了移风易俗短视频微短剧《移风易俗我来说》,用村民熟悉的场景和人物,讲述文明新风故事。接下来,乡里还计划拍摄拒绝升学宴、高额彩礼主题的微短剧,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
如今的东赵村,不仅环境美了,人心也更齐了,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石少军
通讯员|王达 王琳 李欣玮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