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德州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全心脏生理性起搏手术,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稳定,症状明显改善。这是德州首例运用全心脏生理性起搏技术的病例。
3 个多月前,程女士毫无征兆地出现了心慌、头晕等症状。为摆脱困扰,她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期间程女士服用了心宝丸等药物,症状虽暂时缓解,但“病态窦房结”“阵发房颤”依然存在。
本月初,程女士去往哈特瑞姆就诊。检查发现,她的平均心率只有42次/分,最低时甚至降到33次/分。医院常务副院长田颖介绍,窦房结是心脏跳动的“司令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就是“司令部”运转失灵,无法正常发号施令,导致心率时快时慢,引发心悸、黑曚、头晕,严重时甚至晕厥、猝死。
目前这种疾病只能通过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然而,传统心脏起搏器,心房心室导线分别置于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起搏位置和传导顺序与心脏自身系统不符,虽能解决心率慢的问题,却可能增加心房颤动、瓣膜反流和心衰风险。近年来生理性希氏束/左束支起搏使得心室实现了生理性起搏,而心房生理性起搏尚未广泛应用。而最新的Bachmann(连接左右心房的传导通路)束起搏技术,精准起搏连接左右心房的Bachmann传导束,能够避免心室起搏导致瓣膜反流或心衰等风险,既能解决心率问题,又能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心衰,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考虑到程女士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医生团队在充分评估后,决定为她实施心房Bachmann束区域+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双腔起搏器安置术。11月4日,手术顺利完成,从穿刺到起搏器安置仅用1小时。术后腔内心电图显示,P波宽度由术前140毫秒缩短至100毫秒,传导顺序最接近心脏生理状态。
“全心脏生理性起搏术兼具生理性与安全性。目前能够同时进行心房心室全生理起搏的医院非常少,我们已常态化开展此类手术,为复杂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田颖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付雅杰 通讯员|贺佳贝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