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中医药种植园里,一群小学生正跟着“五老”志愿者辨认草药,手里的记录本上歪歪扭扭写着“薄荷可解暑”“艾草能驱蚊”;与此同时,在一场红色宣讲活动上,“五老”志愿者深情地讲述着孟祥斌英勇救人的事迹,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眼中闪烁着崇敬与感动的光芒。这些充满温度的场景,正是“齐享银发”工作室品牌深耕青少年成长领域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齐河县关工委立足本土、彰显特色、整合资源,持续深化齐享银发工作室品牌建设,围绕红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等重点工作持续作为,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筑牢组织根基
凝聚五老力量
在组织建设上,关工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齐享银发工作室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分工。同时,关工委还加强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的沟通合作,为工作室开展活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形成了关爱青少年成长的合力。为了激发“五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关工委建立了健全的激励机制,定期对表现突出的“五老”成员进行表彰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营造全员争先的良好氛围。
在队伍建设上,关工委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社会举荐的多元选拔方式,选拔政治过硬、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参与到“五老”队伍。建立“五老”成员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基本信息、专业特长、工作经历、服务意向等内容,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为精准匹配“五老”资源与工作需求提供支持。

创新工作模式
挖掘特色典型
齐河县关工委积极探索“五老+阵地”的融合发展模式,充分依托学校、社区及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等育人阵地,通过系统化布局、品牌化打造,形成特色鲜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矩阵。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组织“五老”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在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创新“情景党课+舞台演绎”形式,推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精品剧目,让“五老”在发挥作用中实现价值,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吸引力。
此外,为发挥“五老”优势作用,县关工委积极推动特色工作室的建设。在永兴社区设立“婚姻辅导工作室”,专门负责解决社区中的婚姻问题与邻里矛盾纠纷;在德文小学成立时传祥京剧工作室,每周四下午开设京剧必修课,由“五老”教师系统教授唱腔、身段、脸谱绘制。此做法,不仅充分激活了“五老”队伍的人才资源,也为青少年成长搭建了多元化平台、为“五老”发挥余热创造了广阔空间,持续擦亮了齐河特色关工品牌。

丰富活动形式
构筑育人体系
“齐享银发”工作室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多方资源,在活动形式与内容上持续创新,形成全链条育人实践体系。
为了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县关工委积极联合教体、卫健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了以学校为阵地、多部门协同配合、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宣传模式。在县第一实验小学,将中医药人物故事、自我保健、科学实验、中医传统健身操等内容融入学校课程,打造出学生听得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组织中医药工作室专家开展科普小故事、编制健康养生小游戏等青少年喜爱的活动进入课堂,累计达40余场次,参与师生达3000余人。此外,还利用社会实践课,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中草药种植园的播种、培育、收获及中药炮制等环节,提升他们对中医药全周期全流程的认知与兴趣,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体验的闭环育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邢仁宇 通讯员|刘紫璇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